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现在价格涨得太猛了,组件每天一个价,别人问价我还得现查。”一位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略带无奈地吐槽道。


他的话并不夸张,据业内平台InfoLink统计,截至3月6日,国内组件现货价格已经被迅速推高至0.73元/瓦,而前四大厂商的主流报价更是逼近0.75元/瓦的临界点,短短几周内,组件的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3分钱/瓦。


光伏圈向来流行新政后紧跟抢装潮,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发改委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文简称“136号文”)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政明确提出了2025年6月1日为分界线:此后新投产的新能源项目将全部转为市场竞价模式,原有的固定电价模式一去不返。


各大开发商迅速启动抢装模式,希望在政策窗口关闭之前锁定稳定的收益预期,组件价格水涨船高。


熟悉光伏行业的人对“531”和“630”两个数字一定不会陌生。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布光伏补贴退坡政策,已经引爆了一场大规模的抢装潮。当时,组件、逆变器甚至是钢材的价格都随着市场的疯狂而被不断推高。那次抢装之后,是惨烈的行业疲软期。组件价格在疯狂上涨之后,又急速下滑,供需节奏被彻底打乱,大量库存压顶,诸多企业陷入亏损泥潭。


2016年上演的“630抢装潮”剧情也相差不大。为赶在补贴政策调整前拿到高价补贴,企业争分夺秒抢装并网,结果同样是上半年市场火热,下半年骤冷。数据显示,2016年“630”之后,整个产业链产品价格几乎出现断崖式下跌,装机热情快速退潮,企业盈利大幅缩水。


光伏行业数次经历类似的狂热与冷却周期,如今又一次重复相同剧本,多少让人感到隐隐不安。


一位资深光伏从业者这样评价此次抢装潮:“如今的场景跟531、630非常类似,都是光伏行业的集体冲锋,但不同以往的是,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冲锋过后等待他们的可能会是什么。”


抢装但供不上货


136号文的出台,让本已疲惫不堪的光伏企业一时间措手不及。一边是政策驱动下爆发的市场抢装潮,另一边却是组件企业捉襟见肘的库存和刚刚经历深度减产的供应链。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面前,大部分企业只能仓促提速,勉力应战。


事实上,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已降至近年来最低点。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硅料企业开工率仅38.6%,硅片企业开工率46.5%,电池片企业的开工率也不过53.5%。这意味着几乎全行业的生产能力都处于半停滞状态,而企业的库存水平也被竭力压缩。


当时的共识是,低库存低开工率能缓解现金流压力,避免资金链彻底崩断。


但企业没有料到的是,政策的风向转变如此迅速而剧烈。今年一季度,在136号文发布之后,组件订单急速涌现,特别是分布式市场需求井喷,光伏行业一下子从冬眠状态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组件企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库存清零,而订单却汹涌而至。”


一位光伏行业内部人士经历如此描述当前现状:“行业之前被2024年的市场寒冬吓怕了,谁都不敢囤货,力求供应链库存降到历史低点。但现在市场突然疯狂,要的量瞬间翻倍,供应链完全跟不上。现在就算组件企业想扩产,也有一定困难,原料、工人哪里去找?”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需求激增,目前光伏上下游企业正在紧急调升3月份的排产计划,快速提高开工率,以期能够尽可能满足订单需求。然而,短期内的快速调整注定难以避免产业链整体供应链协调性考验。


根据国金证券的最新排产数据,2025年3月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正在紧急提高开工率。其中曾经库存堆积最为严重的硅料环节预计产量将回升至10.8万吨左右,环比上升7.3%。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的产出也分别将同步快速拉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池片和组件这两个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产能提升幅度更大、排产节奏更猛,分别环比上涨22.3%和24.3%。


上游库存、产能能否及时跟上节奏,支撑这一轮骤然升温的市场需求,目前尚无定论。毕竟,经历了2024年全年的惨淡行情,上游硅料和硅片的库存压力依然不小,即便短期排产积极提升,但要真正匹配组件企业的强劲需求,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场突如其来的产业链联动压力测试,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抢装以后呢?


突如其来的抢装潮,让整个2024年饱受业绩亏损折磨的光伏行业暂时有了喘息的机会。


136号文落地后,组件价格迅速攀升到0.73-0.75元/瓦区间,这对于去年被价格战压榨到苦不堪言的企业来说,是一次久违的甜蜜反击。至少在短期账面上,亏损的企业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100多家光伏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合计约为-4.01亿元,同比暴跌843亿元,降幅达100.48%。业内有半数企业的现金流已陷入负值区间,94家光伏上市公司负债总额更攀至惊人的18197.48亿元,倘若再加上未上市企业与正在IPO排队企业,负债总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


正是在这样的悲观背景下,抢装潮带来的组件价格上涨,给企业的账面收入带来了直接的提升。只是有人戏称:“抢装潮是雪中送炭,只不过这炭火能烧多旺烧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企业如今能做的无非是赌一把,希望短期快速拉升的产能,能及时消化掉新增订单,并迅速完成资金回笼。可一旦抢装结束之后市场进入“后抢装时代”的萧条阶段,企业刚刚扩大的产能和库存会不会又成为新的包袱?


行业短期快调正在加速推进,但长远而言,抢装潮过后的市场能否平稳度过下行周期,仍然是未知数。在热火朝天的抢装狂欢之后,这场短期扩产的后遗症,将再次逼迫企业面对“下一步该如何走”的尴尬问题。


即便不看未来,抢装潮目前已暴露出了些许问题。


组件价格的短期飞涨,不仅未能缓解此前的土地、资源、政策不确定性等深层矛盾,反而可能加剧区域性政策反噬。


例如,河南省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这次抢装潮发出了明确的“预警”。2025年3月6日,河南省安阳县宣布对光伏市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这期间暂停光伏项目备案。这意味着,一旦抢装导致市场失控,政策层面将毫不犹豫地踩下“刹车”。


而在河南镇平县,由于出现了“虚假申报、不正当竞争、欺诈群众”等混乱现象,当地已暂时叫停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给正处于亢奋中的光伏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此外,土地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分布式光伏项目本身土地资源紧张,屋顶资源费近年被持续炒高,抢装潮下价格再涨。江苏等地屋顶租赁成本从每块30元涨到70元,居间费竟然高达项目总成本的30%。一位开发商直言:“对于中小项目,这种上涨直接宣告了项目的死亡。”


部分项目投资方表示,现在包括组件在内的各种成本拉高了,即便拿到了备案也不见得多赚钱。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