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3月26日,飞鹤官方宣布,为响应国家号召,启动生育补贴计划。
具体来说,这个计划面向正处在孕期的家庭,预计投入12亿元专项补贴。
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可获得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
此外,飞鹤还提供全方位母婴关爱服务,包括孕期指导、母乳喂养支持、产康护理、专家问诊和育儿课程等。
关于这个事的出发点,董事长冷友斌表示,在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及全国两会,更加深刻意识到民营企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也就是说,从萌生想法,到拿出落地方案,可能一个月时间都不到。
作为民营企业家,这个担当和行动力,为行业带了一个好头,意义丝毫不亚于京东率先为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称之为厥功至伟都不算过誉。
宏观有动力,微观有能力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对民营企业一直在大力扶持,作为头部企业,迅速的行动起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大势所趋。
比如前一段时间的京东,主动提出,要为数以万计的外卖小哥们交社保,立意就很高。
这事儿解决的不仅仅是京东的外卖小哥的难题,而是整个群体,因为美团也迅速的跟上了,也要为自己的小哥们交社保,要知道,美团的外卖体量是远远大于京东的。
京东敢于提,美团敢于跟,就是因为这事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虽然提高了用人成本,但是确实形成了正向的循环。
在国家想要刺激消费的背景下,老百姓们,多一分保障就会多一分底气,社保解决的是这百万家庭的医疗,养老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后路有了,收入变相的提高了,自然就敢于消费了。
飞鹤也一样,近两年,国家一直在鼓励生育,不少地区也出台了相关的生育补贴政策。
这次的12个亿虽然不少,但是相对于每年近千万的新生儿来讲,还是有些杯水车薪了,所以就政策层面,这12个亿的后续影响,可能要大于实际的意义。
因为这事儿其实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完全有可能形成协同效应,来应对人口问题。
过去企业响应号召,是在企业内部层面,比如携程,早在23年,针对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只要生孩子,就有每年一万的补贴,到五岁结束。
飞鹤现在不仅拔高到了整个社会层面,覆盖面更广了,投入也更多了,所以说,这12个亿,可能只是投石问路的那块石头,未来政企协同有希望扩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但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12个亿做公益,也得为股东负责。
从投资者角度讲,也不亏的,比钱投在营销上价值更高,你也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公益做了,商业回报也没落下。
虽然投入了12个亿,但是要知道,作为奶粉行业国内的TOP1,仅2023年的销售费用就有67个亿,广告部分哪怕只按10%的比例算,12个亿不过就是两年的投入,更何况这个比例已经是极端的低了。
而且,天眼查APP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6.67亿元,现金流也很健康。
那么,在营销费用高企,现金流健康的情况下,这12个亿,十分精准的触达了未来的客户们,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些未来的客户。
那对企业来说完全是值得的,甚至可能远远超出投广告的效果。
比如这个钱的发放形式,首先补贴一定是需要申请的,向善财经猜测,大概率是以飞鹤自己的名义,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第一客户信息会留痕,第二潜在客户们会对品牌加深印象。
飞鹤曾经花出去的巨额营销费用,此刻就有了超额回报,在消费者对产品有基础认知的情况下,根本无需再投入广告费用,毕竟客户都送到脸前了。
由此可见,如果其他奶粉企业不跟进的话,飞鹤很有可能会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就市场份额来讲,中国的CR3只有不到50%,发达国家的CR3在80%-90%之间。
这就是企业担起自己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散发对消费者的善意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的“福报”。
所以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其实应该及早跟进。
善意应该被扩散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美团跟进京东的五险一金,头部乳企伊利、蒙牛、君乐宝们跟进的越早,对企业的好处其实越多。
而且客观来看,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这些企业都应该向飞鹤学习,总结下来有三点,有义务、有动力、有能力。
第一:有义务。
在人发式的增长之后,世纪初,可以说最能享受到人口红利的,就是这些消费类的乳企了。
很简单,孩子们都要吃饭,都要成长,中国人向来是苦自己都不能苦孩子,在教育和营养方面是极其愿意投入的,但是高投入下,根据经济学原理,人口就不会一直高速增长。
先说教育,过去的新东方,学而思们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抓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一节课几百上千的,家长们不得不报名,机构们赚的心安理得。
最后的结果都看到了,双减来了。
在吃上面,过去吃饱就行了,现在是不光要吃饱,还要吃好,所以,奶渐渐地变成基建了,与之对应的,企业们也得到了足够丰厚的回报和利润。
但是,奶粉越来越贵也确实是事实,网上随便扒拉扒拉,一罐奶粉动辄三五百,多则千八块。
有人说,买便宜的不就行了?在三聚氰胺事件过去这么多年后,家长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依然会有贵=安全的理念在,不少厂商也认准了家长这个心理,有些厂商,更是将自己全球最贵当做卖点,跟在线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样。
当然,市场经济嘛,飞鹤们现在这个价格一定是市场认可的,也是合理的,只能说飞鹤们卖的虽然小贵,但是在国家亟需解决的人口问题上,作为曾经受惠于人口红利的行业,尽到了该尽的义务。
第二:有动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其实能看作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
在政府的大方针领导下,加上利润的驱动,企业会更主动的去触达潜在的消费者们。
无论是母婴赛道,还是整个乳业市场,如今已经完全变成存量市场了,怎么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这条赛道上的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就蒙牛们的体量而言,想要从存量中找增量属实不易,所以,蒙牛们一直在想方设法的出海。
出海确实没错,但是,出海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需要不断的并购营销,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实本国的乳企就已经不弱了,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又需要培养。
所以在出海的同时,是不是可以聚焦国内?解决增长问题,不只是要把产品卖好,把营销做好,更应该从原点找增量。
国家花重金去拉生育率,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乳企,所以,乳企,尤其是头部乳企,配合着政策,拿出来真金白银去刺激生育意愿,帮助国家解决难题,同时自己也是受益良多,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局。
乳业本身关乎国计民生,是基础设施,蒙牛们更应该起到带头大哥作用,而且他们完全有能力这么干。
第三:有能力。
消费类品牌是出了名的现金牛,乳企们自然不例外。
就头部企业来讲,行业TOP1伊利,截止24年三季度,账上的货币资金是501.14亿元,蒙牛最新数据是飞鹤的近两倍173.39亿,新希望的货币资金和飞鹤差不多,截止24年三季度是94.85亿。
与此同时,作为行业老二的蒙牛,明显的遇到了增长的瓶颈,为此,蒙牛近些年在营销上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体育赛事上。
2019年6月,蒙牛在瑞士洛桑与可口可乐联合,同国际奥委会签署了一份价值210亿人民币、为期12年的合同,2022年,蒙牛的广告费总计是55亿元。
2023年,蒙牛乳业销售及经销费用为251.92亿元,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为75.227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6.9%
但现如今,作为已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大力营销其实已经很难给蒙牛带来飞跃式增长,比如23年,归母净利润仅仅48.09亿,可能还没广告费多。
广告投入虽然是刚需,但是投入产出比实在是有些不够看,在存量市场,更多的还是内卷。
那与其抢存量市场,不如把做赛事营销的预算拿出来一部分,从长期的角度出发, 来跟进飞鹤的动作,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其他企业协同,合力把蛋糕做大,而且效果可能不比做赛事营销差。
就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以蒙牛们的体量,力度,真要做补贴,说实话没人能跟上,卷同行的效果可能还要优于投广告。
最后在宏观层面,补贴这个事儿,和美团的五险一金还不一样,美团京东映射的只是外卖小哥这样一个较大的群体问题。
生育补贴往小了说,人口增长带动行业增长,往大了说,关乎国运。
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蒙牛们的体量,其实相比飞鹤这样的民营企业更适合做社会企业,依靠规模优势,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