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躁动”是A股每年春节后常出现的一波上涨行情,是A股典型的日历效应之一,通常由政策预期、流动性宽松、经济数据回暖等因素推动。春季躁动行情,投资如何布局?


年初是政策密集期,每年3月召开的两会以及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往往释放出重要的经济政策信号,比如稳增长政策、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信号,市场通常对此充满期待。

随着春节后社会资金回流,叠加1月信贷脉冲效应,此时A股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为春季躁动行情提供了资金支持。

春季躁动期间处于经济和业绩的数据真空期,市场对经济和企业业绩的实际情况缺乏明确数据验证,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基于乐观预期进行投资,推动行情上涨。
以2月作为春季躁动行情的代表性时间区间,以上证综指为例,自2005年以来,共有16个年度上证指数在2月是上涨的,占比超过70%。

数据来源:同花顺,省心研究院


本轮春季躁动行情中,不同板块的表现有所差异。科技成长板块成为最大赢家,恒生科技指数开年以来累计涨幅接近25%(2025/1/1-2025/3/26),AI应用、机器人概念股集体爆发,带动TMT板块整体上扬;电力设备与机械制造板块也紧随其后,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扶持成为催化剂。此外,工程机械板块在政策导向下迎来开工和销售旺季。表现出明显的春季躁动行情。
除此之外,消费板块内部表现不一,家电、消费电子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刺激,而社会服务、商贸零售则因风格切换暂显疲软。

政策对春季躁动行情的影响显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振资本市场”为核心任务,一系列超常规逆周期政策加速落地,包括降准降息预期升温、社保和险资入市通道拓宽等,这些政策支持与资金流入推动了估值修复,使得市场在春季躁动行情中表现出色

在波动较大、结构性分化的市场中,需兼顾防御与进攻,投资者可通过哑铃策略进行布局。稳健端可配置红利等高股息资产,可以在经济不确定时提供“安全垫”,有效抵御波动;另一端聚焦科技成长主题,如AI应用、国产替代、半导体等政策支持方向,捕捉市场上涨的超额收益机会。
作者:
王莹 S05706241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