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近期港股医药股铂医药发布公告,市值 2300 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出资 47.75亿美元开启在研双抗合作。铂医药将获得 1.75 亿美元首付款,以及 46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显示阿斯利康对双方双抗研发合作的资源支持。

联邦制药与铂医药的合作标志着港股医药企业正通过“创新药出海”实现价值重估,而诺和诺德与阿斯利康的巨额投入则凸显国际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的认可,推动板块估值修复与资金流入。

步入年报披露期,医药公司业绩普长

最近开始进入 2024 年的业绩披露期。创新药行业总体高增长,多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同时从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中可以看出,随着 2024 的一系列创新药的政策助力下,创新药的上市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创新药上市数量

2024 开发年,国家药品监督开发管理局(NMPA)累计批准了开发 93 开发款新药,包括开发 47 开发款化药(小分子、多肽及核酸)、开发 37 开发款生物药(单抗、双抗、ADC、细胞疗法等)、9 开发款中药。与往年相比,2024开发年开发 NMPA 开发批准新药数量显著上涨,创历史之最。在政策、技术、老龄化等多方因素驱动,创新药企进入商业化密集收获期,步入 2025 年,随着政策进一步影响,创新药行业有望更快发展,并走向国际市场。

政策连续出台,形成创新药医保目录

在政策的持续助力下,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产业趋势已较为明确并迅速加强。2024 年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及“加快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后,2025 年报告表示“要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此次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全呼应了此前流传的 2 份关于药品价格的征求意见文件。随着集采的持续深入推进和创新药行业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目前药品定价已成为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点。此次报告再次明确支持了创新药的发展,并拟制定创新药目录,或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对进入目录中的创新药进行政策上的单独管理。

创新药医保目录,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帮老百姓“砍价”后,允许用医保报销的创新药清单。创新药虽然疗效好,但研发成本极高,价格往往很贵(比如一盒抗癌药几万元)。国家医保局就把这些药挑出来,集中和药企“谈判砍价”,再把砍完价的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老百姓花小钱就能用上救命药。

比如原价 5 万一盒的抗癌药,国家谈判后可能降到 1 万,医保再报销 70%,患者自付 3 千就能买到。对创新药企而言量升大于价减,最后还是赚了。虽然药价被“砍”,但进入医保后销量暴增,药企能快速回收研发成本,继续投入新药研发。

创新药医保目录就是国家替老百姓和药企“搭桥”,既让天价药变得“接地气”,又让药企愿意持续研发好药,最终实现“患者有药吃,企业有钱赚”的双赢。同时医保覆盖扩大了药物市场渗透率,加速新药商业化进程,直接提升药企销售收入与盈利预期,强化了市场对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吸引更多资金发展创新药赛道,带动板块估值修复与市值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国内创新药市场走向国际,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形成政策与资本的正向循环。

研发金额大幅增长,新接项目逼近美国

在国际上,第 43 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在 2025 年 1 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作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医疗投资和产业交流合作大会,每年众多医药企业向投资者展示最新发展动态和未来战略规划,被誉为全球医药投资领域的行业风向标。本次 JPM 大会吸引近 30 家中国创新药企业参与,中国医药创新研发实力的持续提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医药企业开发交易总金额达 635 亿美元,较去年增长 22.59%,创下历史新高,2024 年国内医药开发重磅交易数量达 24项,在全球占比连续两年超过 20%;重磅交易总金额达 430 亿美元,在全球占比提升至 18.3%;重磅交易频现预示着我国医药开发交易仍保持较高的活跃度。中国在研创新药管线数量达开发 5380 开发项,占全球在研新药管线的比重约为开发 36.00%,仅略低于美国。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金额屡创新高,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正稳步迈向国际市场。这一积极态势不仅提升了国产药物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资本市场来看,创新药题材因此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成为市场热点之一。研发支出的增长直接反映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潜在的高回报率,这无疑对提升股票市场的信心具有正面作用,预示着创新药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遇。

步入 AI 时代,DeepSeek 助力医药研发

进入 2025 年步入 AI 新时代,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 AI 也正在为医药行业赋能。国内部分医药研发上游企业在药物研发开发AI 开发应用领域持续取得进展

AI 开发有望在药物发现与分子设计、在开发靶点发现与验证、临床试验设计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帮助开发 CXO 开发公司提开发高效率。以维亚生物为例,2 月 14 日,维亚生物宣布本地部署 DeepSeek-R1 模型,进一步助力智能工作流。公司很早便搭建了 AIDD/CADD 平台,通过持续迭代和系统性优化,逐步构建起了从靶点预测到候选化合物优化,直至临床前研究的全周期 AI 赋能体系,加速了药物研发进程。

AI 技术正在革新创新药的研发流程,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阶段,显著提高研发效率并降低成本。其在预测药物靶点、优化分子设计等方面的精准度,为制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药的成功率和速度得以大幅提升,对整个医药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映射到资本市场中,增强了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信心。

投资分析:

2024 年见证了医药行业普遍的业绩增长,众多企业在研发资金投入和项目数量上实现了稳步提升。政府连续发布的支持性报告与政策逐步落地实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特别是在创新药领域,不仅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加大,AI 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药物研发的新引擎,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高效的算法模型加速了新药发现和开发进程,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和成功率。这些积极因素共同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正面影响。后市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尤其是那些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企业,它们有望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实现更高的市场价值。随着行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医药及创新药相关板块或将迎来新的机遇,值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建议关注:创新药

风险警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是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统一信用码为91310107MA1G0KQW5N,本公司是具有证券投资咨询资格证书,是合法的证券咨询平台。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