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产融(SH600705)$ 近日,中航产融(600705.SH)一纸主动退市公告引发轩然大波。这家背靠央企航空工业集团的金融控股巨头,竟以3.54元/股的“低价”现金选择权,试图让22.97万股东含泪告别A股。当每股净资产4.2元、未分配利润1.8元的财务数据摆在眼前,这场资本游戏背后的荒诞与争议,值得被公之于众。
一、财务数据与股价的“生死割裂”
根据2024年三季报,中航产融每股净资产高达4.24元,未分配利润1.82元,合计每股价值超6元。然而,其股价却长期在3.4元附近徘徊,市净率仅0.81倍,成为A股“破净王”之一。这种净资产与股价的严重倒挂,暴露出公司基本面与市场信心的双重崩塌。
投资者不禁要问:一家总资产超4400亿元、坐拥证券、租赁、信托全牌照的央企金控平台,为何沦落到“贱卖”资产的田地?答案藏在业绩的断崖式下跌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16.8亿元暴跌至亏损4800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从15.48亿元骤降至亏损1.89亿元。如此惨淡的经营成果,如何撑得起6元的“价值底裤”?
二、退市方案:一场精心设计的“收割”
面对退市,中航产融抛出的现金选择权行权价仅3.54元/股,较净资产折价16.5%。这一价格甚至低于2025年3月27日停牌前的收盘价3.44元,堪称“侮辱性报价”。更讽刺的是,公司一边高喊“保护投资者利益”,一边却将27亿元股权回购纠纷甩给市场。
中小股东愤怒质问:未分配利润长期趴在账上不分红,股价跌成“仙股”却急于退市,难道这就是央企的责任担当?数据显示,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不足20亿元,而此次退市涉及的现金选择权总成本不过15亿元左右。用区区15亿“安抚”股东,却任由4.2元净资产灰飞烟灭,这算哪门子“保护”?
三、资本市场的“中航式困局”
中航产融的退市,撕开了央企金融控股公司野蛮生长的伤疤。其业务版图涵盖租赁、信托、证券等热门赛道,却因过度依赖权益投资、房地产信托风险暴露等问题陷入泥潭。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超22亿元,更暴露出风控体系的崩塌。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戏码在A股已多次上演。从二重重装到玉龙股份,退市公司往往以“保护投资者”之名行“资本收割”之实。当“中字头”招牌沦为套现工具,当“产融结合”异化为财务游戏,谁还敢相信“国家队”的信用?
四、结语:退市不是终点,责任必须追责
中航产融的退市,绝不应是“一退了之”的终点。对于4.2元净资产与3.54元回购价的巨大落差,监管部门需彻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对于长期不分红、风险管控失职的管理层,更需追责到底。
投资者更需警醒:在“中特估”炒作热潮中,别被“央企光环”蒙蔽双眼。当一家公司连最基本的净资产底线都守不住,所谓“价值投资”不过是镜花水月。中航产融的今天,或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生态重构的又一注脚。
(注:本文观点基于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引用来源:
中航产融2024年三季报财务数据
中航产融业务结构与风险分析
中航产融21024年三季度财务表现
中航产融主动退市公告及市场反应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一个每股价值超过6元的央企居然有脸抛出3.54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表示我要退市,就这么多钱,你们爱要不要?!我就想问,脸呢?不要啦?!难怪定性股民为消费者,试问:如何让国际资本相信我们的股市能保证公平公正?如何向世界保证我们的资本市场健康安全?!
这样的公司股价能长期趴在3-4元区间,退市前建议证监会和公安部门介入,查一查大股东是否有违法勾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