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观察 国际化视野,谁都会说,但重点要看怎么做。
今年消费品特别流行去港股IPO,不管有没在A股上过市的,难融资是客观现实。相比更偏袒制造业资金需求的A股,今年的港股对消费品的态度比较开放,从卖玩具的到卖奶茶的,新的消费形态都很受港资追捧。
于是,卖零嘴儿的也准备去港交所闯上一闯了。
3月27日,三只松鼠披露了去年全年的年报。报告期内,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达到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时隔四年重回百亿阵营;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幅85.5%。
同一天,公司还宣布,正在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上市。
但在公司超过8亿元货币资金能轻松覆盖基本扩张需求的情况下,二次融资真的有必要吗?

图源:网络
三只松鼠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
在创始人章燎原的带领下,三只松鼠通过早期碾压能力的互联网打法与足够好吃的坚果,风靡大江南北。只用了7年时间,就成功在A股上市。
很难有创业者如章老板那样对资本运作认知清晰,在大多数创业者还如无头苍蝇般纠结钱与股权分配问题的时候,章老板已经早早在接触融资了。
成立2个月的公司就拿到IDG 150万美元A轮融资,一般人根本难以想象。
三只松鼠能获得资本青睐,主要是在当时的理念新。公司没有任何经营洁癖,义无反顾拥抱代工拥抱互联网,这让公司的发展极度顺利。
规模,规模,还是规模。这是三只松鼠发展的核心。
但一招鲜总有折戟的时候,三只松鼠的规模秘诀在上市后迅速失效,过去引以为傲的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在行业存活的基本功,优势不绝对就绝对没优势。公司股价也随之迅速下跌,从上市后不久的360亿元巅峰,到现在的108亿元左右,公司市值已经跌去超过250亿元。在新的时期,三只松鼠也不得不放下高傲,沉下心来竞争了。
比较明显的是,三只松鼠的渠道成本是越做越高了,作为互联网消费的祖师爷,公司线上收入占比接近70%,其中抖音渠道贡献21.88亿元,看着很美好。但这也意味着公司对内容电商越来越依赖,在公司的线下业务由于后发劣势不得不错位竞争的状态下,公司未来可能会为了保住线上优势投入更高的成本,这将是一种获客能力的弱化。
在业务布局上,早期的三只松鼠以坚果产品为主,随着用户需求愈发多样化、品质化,企业开启全品类战略,转让三只松鼠的产品线SKU迅速爆发,基本人们平时会吃的零食三只松鼠都会卖。
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全品类扩张可能稀释整体盈利能力。新孵化的咖啡、预制菜等子品牌尚未贡献收入,到底能不能产生多品类协同还没得到市场验证,但与此同时坚果主品类
的盈利能力也开始承压,夏威夷果等进口原料由于天气原因价格剧烈波动,成本压力越发凸显。
在这样的现实下,三只松鼠宣布要港股二次上市的思路就不太好界定了。
公司的业绩刚回巅峰,但如今的大环境显然是不适合逆周期布局的,公司这个时候说,要去港股融资来全球化布局,不是说出海不好,但实在不合时宜。
零食,尤其是坚果零食并不是一个国内的优势品类,比如北美,Costco自有品牌Kirkland坚果市占率超30%,你坚果原料都要从美洲买的,原料采购从优势一下子就变成了劣势。
而三只松鼠的海外背景也不多,过去也并非长期深耕海外,说全球供应链太早了一点,迈出出海第一步都没多久,在这种情况下,目标一下子放得太大,容易被理解为为了融资而吹牛,而不是脚踏实地的目标。
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已经足以让公司对出海做初步探索,如果真的有自信进行海外的高速发展,也应该向银行贷款,而不是到二级市场向股民要钱。不是说绕过A股去港股就合理了,非必要的二级市场融资都是不值得鼓励的。
此外,公司一直宣称的高端性价比战略,从名称上来看就很割裂,又要高端又要性价比,只能显现公司在高端转型和价格战之间的摇摆的焦虑,在零食行业竞争格局愈发恶化的情况下,资本童话并不能掩盖增长瓶颈,也许三只松鼠自己都没有信心将去年的好业绩继续延续下去。出海从来不该是纸上谈兵,走出去要从海外业务的共识化落地开始算起。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