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SH000001)$
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

春天即将过去,夏季即将到来。 夏季以来,暴雨就跟着来。 暴雨一来,各地的城市内涝又提上了日程。以前的汽车有机械发动机,底盘,泡点水还可以修一修,现在的电动车一泡水,基本上报废,就是换车。
因为现在的电动车都是三电系统,一个是电机,一个是电池,一个是电力智能控制系统。 一旦泡水,基本上没有修理的可能,那就是换车。
所以二 季度来了,这里有三个思考的问题, 及可能的投资方向。
第一个,不要发愁电动车的销量问题,因为更换的频率越来越高。
第二个,是保险的销售额会日益增加,话说现在的电动车保险的费率有多高呢?
第三个,是海绵城市的加速度建设,再次提上日程。
往三个方向努力布局投资,应该还是不错的。 下面卧龙简单聊聊,列出数据举例分析说明一下, 给大家参考一下吧。 观点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是自己的观点。

一、新能源车销售:高增长与渗透率提升
1. 销量数据与增长趋势
- 中国市场:2025年前2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其中2月单月销量89.2万辆,同比增长87.1%,渗透率达41.9%。
- 全球市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中国预计贡献约1700万辆,渗透率接近58%。欧洲和美国市场虽增速放缓,但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欧洲23.8%、美国9.8%)。
2. 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以旧换新和置换更新政策持续发力,例如中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力度高于燃油车0.5万元,加速替代效应。
-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推动行业升级,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市占率44.45%)和比亚迪(市占率23.62%)受益于技术壁垒和规模效应。
- 车型下沉:新车型向低价带市场渗透,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
投资方向:优先布局业绩拐点明确、技术领先的锂电及车企龙头(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受益于智能化(如自动驾驶)和新技术(固态电池)的细分领域。

二、新能源车保险:费率分化与政策调整
1. 保费现状
- 基础保费:交强险首年950元,商业险中车损险约为车辆价值的1%-2%(如10万元车保费约1000元),三者险(200万保额)约2300元。
- 车型差异:高端车型保费显著更高,例如特斯拉Model 3保费达7000-9000元,比亚迪唐DM-i约5470元,而平价车型如海豚约3588元。
2. 政策变化与趋势
- 费率下调预期:2025年政策拟通过降低维修成本(如电池维修技术共享)、区分网约车/家用车费率、建立统一投保平台等方式优化保费结构。
- 风险定价:无出险记录的车主保费可逐年降低(最低至首年70%),而高事故率车主保费上浮。
投资方向:关注保险科技平台(如蚂蚁保)和车企自营保险(如比亚迪保险),以及维修成本控制相关的电池技术公司。

三、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内涝的长期需求
1. 必要性分析
- 电动车泡水后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维修成本极高,甚至需整车更换,加剧了暴雨内涝带来的经济损失。
- 传统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极端天气,海绵城市通过渗透、蓄存、净化等工程提升抗涝能力,降低财产损失风险。
2. 政策与市场动态
- 政策推动: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海绵城市覆盖率目标,2025年多地试点项目进入落地阶段(需结合外部数据,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
- 技术应用:透水材料、智能监测系统、雨水回收设施等领域需求增长。例如,深圳、上海等城市已试点推广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工程。
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环保基建企业(如透水材料供应商)、智慧水务系统开发商,以及参与政府PPP项目的工程公司。

最后总结:二季度三大投资主线
1. 新能源车产业链:高增长确定性+技术壁垒(龙头车企、电池厂商)。
2. 车险及衍生服务:费率优化+科技赋能(保险平台、维修技术)。
3. 海绵城市基建:政策驱动+抗灾需求(环保材料、智慧水务)。
卧龙简单聊聊,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恭喜大家发财,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比亚迪(SZ002594)$
$东方雨虹(SZ002271)$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说故事:聊炒股见闻,品投资人生# #社区牛人计划#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