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周五美股的大跌,让全球市场画风突变。很多人对市场的看法一夜之间翻转,不知大家是否安好?我们现在需要理清的思路是:

1、市场大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新变化吗?

2、对美股的投资计划,要调整吗?

3、对中国市场(尤其港股)的投资计划,变吗?

 

一、让市场大跌的主要因素

近期市场下跌的因素,上一篇文章已经做了汇总,目前主要就是这些原因。只不过这些因素,从浅浅的担忧,到如今发酵。

(PS:这也是利空出尽的过程,否则一直悬在头上,更不好,该释放的情绪总是要释放的)


而上周五美股跌幅加大,是因为又有了触发因素 —— 周五晚上公布的PCE不及预期。

这导致美联储降息的难度加大,市场担心的通胀抬升问题,正在通过一次次的数据,向现实靠近。


关兑问题,也有新的突发因素。

本来要对10到15个国家实施,现在变成对所有国家。


虽然,牛寺已经多次说关兑是为了谈判,但“先落地,再谈判”,与“先谈判,再考虑落地”的效果是不同的。

前者先造成实际伤害再通过谈判减轻,而后者的伤害有希望通过谈判直接避免。

目前牛寺选择的可能是前者,会对市场造成实质伤害。

此外,4月2日关兑实施后,后面未必就平静。

因为之后将进入反复拉锯谈判的阶段,这个时间拖的越长,对美国的通胀影响可能越长。

大家如果情绪低落,先看看全球市场 —— 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全球都在快速避险。

债券全都在涨(美日欧债)、黄金继续新高,这些都是典型的避险资产。



而全球股市方面,美股是下跌的主要触发因素,亚太地区日本、韩国被暴击。

而中国股市、欧洲股市,已经很抗跌了。


欧洲因为政策复苏,中国是因为科技股价值重估与经济韧性,总之目前都成了全球资金避险的方向。

因此,目前是全球风险偏好降低,并非只有我们出问题。

接下来的重点在于,怎么操作。

能否升舱的重点在于:

跌下去还愿不愿意买这个,还是打算换成别的?

愿意买这个=这个可以升舱

想换成别的=这个不能升舱

愿不愿意买这个,并不取决于我是否已持有或被套,而是:

它还有没有下一轮行情?有没有反弹或上涨空间?

即,行业趋势是否依然向上发展,未来“蛋糕”是否继续做大。

这就要看每个人对行业理解的深度,对未来的眼光。

然后,我们的成本(价格)与舱位(数量),就是用来博弈这个未来的筹码。

博对了,收钱。

博错了,付钱。

道理说到底,就这么简单。

 

二、美股计划:

对于美股来说,目前的位置还不够安全。

原本AI就存在高估值的情况,遇到了资本开支减速的风险。

然后,又压上了高通胀的风险。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依然会遵循3月11日的文章《从0到1,构建美股抄底计划(附详细方案)》。(PS:有疑惑的朋友可以再去翻翻看,目前计划不变)

计划中的这个升舱空间(标普500从周线EMA60到周线EMA300),依然有效。



上面关于重仓和轻仓两种对应思路,早在3月11日我就已经做好规划了。

3月13日-3月25日,标普500曾出现过近5%的反弹,要降舱也算给了机会。

这里如果再往下跌,要不要降舱,取决于每个人对美股的投资预期与回撤的承受能力。

就我个人的习惯而言,如果已经觉得舱位重了,反弹的时候就已经降舱,不会等到现在。

如果我之前没有降舱,说明我的计划就是等待升舱。

我对美股复盘后的结论:

无论是对美股百年走势的复盘、美股生态的研究、还是对美国经济实力的观察,美股下跌总归是一个安全性越来越高的过程。

在宏观层面,我对美股并没有什么长远的担忧。

希望借一波危机,给我提供比较好的长期入场点位。

 

三、中国计划

最近确实感受到中国市场的韧性。

昨天美股大跌,今天开盘后亚洲市场“鬼哭狼嚎”,对我们也就影响了半场而已。


当然,不排除接下来美股再跌,我们会有补跌的情况发生。

但还是回到文章第一段提到的逻辑:

能否升舱的重点在于:

跌下去还愿不愿意买这个,还是打算换成别的?

愿不愿意买这个,并不取决于我是否已持有或被套,而是:

它还有没有下一轮行情?有没有反弹或上涨空间?

即,行业趋势是否依然向上发展,未来“蛋糕”是否继续做大。

我并不是纯多头,不会涨了一直拿着,下跌了就硬扛。

比如,在DeepSeek出来之前,科技板块逻辑没有点燃,当时看科创100情形不对,我也该砍仓就砍仓,毫不犹豫。后面的行情上涨,虽然错过,但驱动行情的逻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错过也没什么可惜。


比如,为了做春季行情,入了中证1000,在做完一波春季行情后,我就已经撤了,并不留恋。虽然后面还有反弹上涨,但这是科技行情的延续,与春季行情的驱动逻辑已然不同,并且也没错过多少空间。


只有能调整后会让潜力加大的方向,我才会扛回撤,并升舱。

判断的重点是对走势之外,行业基本面趋势的理解,包括行业未来的高度、见到成果的时间。

我相信AI行业的未来高度,而目前这个领域就是“二龙争峰”,中国与美国。

只要行业在快速发展,就会有事件,或者有业绩,就会在下一阶段吸引资金入场。

能吸引资金在调整后入场,对未来的展望是挑战新高,这才是值得调整后升舱的关键。

因此,中国科技,出机会的时候还是会升舱,并不打算撤。

目前调整后还值得关注的,大概只有科技了,别的方向我还没发现。

港股目前会因为海外市场被带下来,但也是一个变得更安全的过程。

核心是因为这几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掌握了未来中国AI最大的话语权。

目前看来是这样。

具体思路在3月12日的文章《从0到1,构建港股加仓计划!(附详细方案)》,跟美股一样,目前也不需要变更。

今天还看不出市场企稳,目前美股的股指期货还在跌,所以今天港股暂且不加,但后面出信号的时候,该动手时还是要动手的。


 

总结

1. 市场为何下跌直接导火索:美国PCE数据引发的通胀担忧,以及关兑可能带来的实际冲击。

2. 全球都在避险: 这次下跌并非局部问题,全球资金普遍转向避险资产,比如债券和黄金价格上涨就是信号。

3. 抗跌性:下中国和欧洲股市这次表现得更有韧性。

4. 美股计划:美股目前位置还不够理想,存在风险,会坚持之前的计划,等待更合适的价格再考虑加仓。但长期看好美股,下跌是提供长期入场点的过程。

5. 中国/港股计划: 尽管可能受外部影响,但看好中国市场的韧性,特别是科技/AI领域。是值得在调整中寻找“升舱”机会的方向,因为相信其长期发展潜力。港股因大型互联网公司在AI领域的地位也值得关注。

6. 操作非“死扛”: 是否持有或加仓,取决于对行业基本面和未来趋势的判断,而非盲目看多或硬扛亏损。如果逻辑变了,操作也要跟着调整。

 

——以下是:股市消费记录——

美股

1. 标普:非卖品,等待加仓。

2. 纳指:无。

中国资产

1. 港股通科技30:持仓中,按计划等调整后加仓。

2. 东证红利低波:刚进舱。

3. 中证1000:已离场。

***做合格金融消费者,从记账开始!***

海外消费记录:


国内消费记录:


 

<分享增量信息,提升决策质量。记录真实消费。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咱们交个朋友。>

风险提示: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纳指ETF(SZ159941)$ $恒生科技指数ETF(SH513180)$ $科创50ETF(SH588000)$

#强势机会##社区牛人计划##炸锅!量化收割引游资圈众怒:饿死量化##朱啸虎看空机器人遭怒怼!股友们怎么看?##金价又双叒创新高!突破3100美元#

 

股市如棋局,开户先布局,随时把握投资机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