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面分析
1. 技术迭代与需求驱动
CPO(光电共封装)作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受益于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英伟达等巨头推动的800G/1.6T光模块升级,以及硅光、LPO等技术融合,持续提升行业壁垒。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头部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业绩高增。
风险点:部分企业因技术路线迭代(如传统方案被硅光替代)或利润下滑(如光库科技、天孚通信)面临压力。
2. 市场空间与竞争格局
2025年全球CPO市场规模预计翻倍,应用场景从数据中心向AI服务器、自动驾驶等领域扩展。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政策支持(如上海海洋产业规划)有望抢占份额。但行业竞争加剧,需关注技术转化效率与订单可持续性。
二、行业面分析
1. 政策与产业链协同
国内算力投资规模预计达4000亿元,政策对CPO、液冷等细分领域支持力度加大。产业链上游(如PCB、材料)与下游(如AI服务器)协同发展,形成技术闭环。
风险点: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及利率政策变化可能抑制短期需求。
2. 资金与情绪博弈
近期CPO板块呈现“分化+资金博弈”特征:游资与散户逆势流入反映长期逻辑认可,但部分个股(如景旺电子)因业绩预期下调暴跌。ETF投资模式(如人工智能ETF)分流了个股炒作资金。
三、当前舆情与市场情绪
1. 短期波动加剧
3月以来CPO板块多次出现单日2%以上涨跌(如3月7日、24日下跌,2月21日反弹),反映市场对技术路线、业绩验证的敏感。部分个股(如瑞斯康达、通宇通讯)因连续涨停后回调风险被提示。
2. 长期逻辑未改
行业专家普遍看好CPO在AI、元宇宙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但建议投资者关注企业技术壁垒与订单落地情况。机构配置方向偏向头部企业,中小市值标的需警惕估值泡沫。
四、未来行情展望
1. 短期(1-3个月):
行情或延续震荡分化。技术领先企业(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和天孚通信)可能延续活跃,但需警惕一季报业绩验证压力。若算力租赁等新场景落地(如DeepSeek带动的算力需求),板块或迎来催化。
2. 中长期(6-12个月):
行业景气度取决于AI算力需求持续性及国产替代进度。若硅光技术突破或海外订单放量,CPO板块有望开启新一轮估值提升。
五、关键观察指标
1. 英伟达等巨头技术路线选择(硅光 vs 传统方案);
2. 国内企业1.6T光模块量产进度;
3. AI服务器出货量及算力投资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