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问了:
我曼谷的租客火速搬到外府去住了,周五才回来。
租客是位印度姑娘,人挺好的,总是提前交房租。
她走之前跟中介说了下:
“房子没坏,没事儿。”
同小区的业主也说小区没受影响。

再细致的情况就不晓得了。物业今天会检查房子损伤,等进一步的消息反馈。
我前几天说:
买房收租这件事,琐事儿太多。
赚点P钱操碎了心。戳此回看
害,我这乌鸦嘴。
扔出去的回旋镖,没几天就砸回了我的头上。
一
分享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我昨天说了一嘴:
我现在卖掉了黄金指数,等明显回调了再考虑买。
读者问:
这个明显回调是指多少,跌-20%么?
haha,我倒不敢想这么多。
乱世买金。
黄金是稳定性资产,现在特朗普一通操作猛如虎,全球避险情绪在上升。
哪怕金价回调,幅度应当不会大。
回调20%——历史上有过,但挺少见的。
过去十年间,主要是发生在2020年8月-2022年11月期间。采用了美国最大黄金ETF(GLD)的数据来测算,它紧密跟踪国际金价。
最大回撤了约-22%。
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又涨了回去。
如果考虑到历史、还有我自己的性格,我可能会在从高点跌下来-10%、-15%左右就开始分笔买回了。
等不到怎么办?
没关系,就先不碰它了。
相比收益,我更愿意规避损失。
有个视角,对新老韭菜挺有价值——
某段时间内,最大回撤幅度
如果你买了一个资产,害怕损失,可以参考这个数据,来评估下自己的最大化损失会是多少。
如果你没买、想下手买某个资产——
也可以参考。
判断等它跌多少时,自己再分笔买回。
二
这么聊有点空洞。
举个例子,最近A股在调整,很多人买了被套了。
有的人就想——
调整幅度够了么?
1)我要不要逢跌再打些子弹进去?
2)跌多少可以下手?
3)我已经在车上,如果下跌,我最大损失会是多少?
新手很容易一头雾水,失去判断。
那可以适度参考一下,去年9月24日以来的行情——
A股短短几天涨得气势凌厉,很多人紧急买入,被套牢了。
各大指数在这个时间段内,最大回撤是多少呢:

噢,那我和最近的回撤对比一下,大概心里会有个数。
会有个结论:
最近的回撤算是挺明显了。
上证10个交易日从最高点跌了约-3%。科创弹性更大,跌了-10%。
但——
和9月24日之后的最大回撤比,还有距离。
不算啥撕心裂肺的大跌。
如果稳当一点,要下手买的话,可以考虑分笔、有节奏地买;
不用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三
说上瘾了,再拿股票举个例。
分别是收息股、消费股、科技股。
它们自9月24日来的最大回撤:

从回撤幅度来看:
中芯国际>贵州茅台>长江电力
充分代表了它们各自的属性....
作为科技股的中芯国际:
它的波动性最大,涨得猛、跌得也狠。
期间最大回撤是-22.4%。
如果套在了阶段顶部,10万块钱会损失2万多。
很慌~~
中芯是龙头,波动在科技股里已经算小的了。很多概念小票,-40%、腰斩...都时有发生。
卖出不及时的话——
前期挣得爽,后期可能“火葬场”
而作为收息的水电:
它上涨时远不如科技股性感火辣,但回调时波动性也小。
自去年9月的最大回撤是-10%。
但,哪怕这样,很多读者也很担忧,跌多了会纷纷问:它怎么了?
因为大多数收息佬,性格保守。
不想承受剧烈波动。
...
有的人会好奇——
看历史回撤有参考性吗?
有,但不能全然依赖它。
历史不代表未来,不会简单重复的。
而且过去几年,有一些行业跌起来,创造了新的抛物线,挑战了人性的底线
伤害了很多新老韭菜...
“看历史回撤”的最大意义是——
它提供了一种思考角度,方便我们更了解我们买的东西。
它的弹性如何?
历史上发生过多大的动荡?
如果更进一步,还可以思考:它用了多长时间来修复伤口?
了解得越多,内心越清晰,买卖的节奏就越稳当。
它也教会我们更有耐心。
避免我们冒冒失失,跑进烈火中。
从而造成巨大亏损。
搞得自己内心焦灼、吃不好饭,睡不着觉~~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