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亏损暴雷:历史首次巨亏的深层原因
地产结算“高成本、低售价”的双杀
毛利率崩塌:2024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仅6.8%,较2023年暴跌13.5个百分点。主因是2022年前高价拿地项目进入结算期,但市场低迷导致售价不及成本,形成“割肉”局面。
存货跌价计提21亿,信用减值21亿:项目去化困难、合作方暴雷导致资产质量恶化,合计计提42亿减值(用户提到的350亿可能包含其他应收款减值,但财报未明确细分)。
非主业拖累:财务投资(如普洛斯)亏损、大宗资产折价甩卖(如深圳湾超级总部地块)进一步扩大亏损。
行业寒冬的缩影
2024年销售额2460.2亿元,同比降34.6%;2025年前两月销售额再降36.6%,回款能力持续恶化。
全行业需求疲软,房价下跌预期未扭转,房企普遍陷入“以价换量难持续”的困境。

二、流动性危机:现金与债务的生死赛跑
短期偿债压力:截至2024年末,现金840亿,短期负债1583亿,缺口达743亿。即便国资输血70亿,仍难覆盖到期债务。
债务结构恶化:净负债率飙升至80.6%,总负债率73.66%,融资成本上升至3.54%,财务杠杆失控。
拿地停滞:2024年新增土储仅300万平米,不足高峰期的1/5,未来可售资源萎缩,造血能力衰竭。
三、自救三板斧:国资输血与断臂求生
国资“兜底式”支持
深铁集团提供70亿股东借款,并协助发行REITs、受让资产收益权,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协调金融机构稳定融资。
79个项目入围“白名单”,释放预售监管资金保交付,一季度公开债已兑付。
资产甩卖回血
2024年处置54个项目,回收现金259亿;盘活存量资产超百亿,但折价交易加剧亏损。
业务聚焦与转型
物业服务(万物云):营收364亿(+8.9%),但毛利率仅15%,利润贡献有限。
长租公寓(泊寓):规模行业第一(26万间),纳保量超12万间,但营收仅37亿,难以扛鼎。
四、万科还能“活下去”吗?
短期风险:债务兑付与销售回暖
2025年需偿还1583亿短债,依赖资产处置与销售回款,但市场低迷下难度极大。
若下半年销售无改善,恐引发评级下调、股权质押爆仓等连锁反应。
长期隐忧:转型阵痛与行业天花板
物业、长租等新业务增速慢、利润薄,难以替代开发主业。
房地产“高杠杆模式”终结,但万科尚未找到新增长引擎。
估值修复的博弈
当前市净率仅0.37倍,市值较高点蒸发超70%,若行业触底或政策超预期,或迎反弹。
但需警惕“估值陷阱”:若流动性危机未解,股价或进一步承压。

五、投资策略:观望还是抄底?
短期投资者:建议观望,紧盯销售数据与债务兑付进展。若下半年无改善,风险或二次爆发。
长期投资者:可小仓位博弈政策反转,但需承受高波动。关注三大信号:
房地产销售同比转正;
国资持续输血力度;
非开发业务利润占比突破20%。
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万科A(SZ000002)$ 的500亿巨亏是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旧模式已死,新模式未立。尽管国资入场缓解了短期流动性危机,但若销售端无法企稳,仅靠“输血”难解根本矛盾。股民需清醒认知:
风险大于机会:高负债、低周转、转型慢的三重压力下,万科短期难言反转;
政策博弈窗口:若“稳楼市”政策加码(如一线城市全面松绑),或带来阶段性反弹,但长期仍需行业基本面修复。
万科能否涅槃?答案或许在下一轮地产周期,但活下去,已是当下唯一命题。#【悬赏】2024年报季!穿越周期迷雾,解码投资真章##社区牛人计划#@股吧话题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