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比亚迪(SZ002594)$   

比亚迪近期推出的员工购车计划,让人不禁联想到百年前亨利·福特的经营哲学——让每位员工都能买得起自己造的车。这一举措背后,或许暗含着中国制造业从"价格内卷"向"价值共享"转型的深远意义。

福特的三重遗产:效率、薪酬与尊严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福特为现代工业文明奠定了三大基石:

1.流水线革命——将汽车生产成本降低80%,实现规模化生产;

2.5美元日薪制——远超同行3倍的薪酬,彻底改变劳工权益标准;

3.五天工作制——让产业工人首次获得体面生活的时间保障。

这些创新并非慈善,而是精明的商业决策。当年福特工厂年离职率高达300%,正是通过"让工人买得起T型车"的策略,既稳定了队伍,又培育了市场。

比亚迪的现代实践与期待

比亚迪效仿福特推行员工购车政策,展现出的不仅是企业自信,更是对"共同富裕"理念的践行。但值得思考的是:

当前中国车企深陷价格战,利润空间被极致压缩,是否会影响员工实际购买力?

福特模式的核心在于高工资支撑高消费,比亚迪能否在"让利员工"与"保持研发投入"间找到平衡?

中国需要自己的"新福特主义"

真正的产业升级,不应止步于低价竞争。当中国车企能像当年的福特那样,让普通工人凭借工资开上自家产的汽车,才是制造业从"大"到"强"的标志。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比亚迪的尝试,已然迈出了值得致敬的第一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