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新曙光

在人类能源发展的漫长画卷中,可控核聚变无疑是最具革命性与前瞻性的篇章。它的原理,是模拟太阳内部的核反应过程,让轻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聚合为重原子核,在此过程中,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 ,质量亏损转化为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堪称解决能源危机的 “金钥匙”。从原料角度看,核聚变的主要燃料氘和氚,储量极为丰富。其中,氘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每 1 升海水里提取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300 升汽油;而氚虽在自然界存量稀少,但可通过锂与中子反应人工制取 ,地球上锂的储量也足以支撑核聚变的长期需求。从环境层面考量,核聚变产物主要是氦气,清洁无污染,既不产生温室气体,也无核裂变反应堆那样棘手的长半衰期放射性废料问题 ,对生态环境十分友好。安全性上,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一旦反应条件不稳定,反应会自动终止,不存在核裂变可能出现的失控链式反应风险,大大降低了核事故发生的概率。
想象一下,如果可控核聚变技术成熟并商业化,能源格局将被彻底重塑。全球能源供应不再依赖有限的化石能源,电力成本大幅降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用电价格亲民;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自主性增强,各国不再为争夺能源资源陷入地缘政治冲突;星际探索也将迎来新纪元,强大而稳定的核聚变能源为航天器提供持久动力,人类迈向深空的脚步将更加坚实。正因如此,可控核聚变吸引着全球目光,成为各国科研与资本竞逐的高地 ,众多企业投身其中,试图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而接下来要介绍的这 7 家公司,便是这场浪潮中增长迅猛的佼佼者。
蓬勃发展的行业现状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可控核聚变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国际科研竞赛的焦点领域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投入,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技术突破频频涌现,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惯性约束核聚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高能量激光束聚焦引发核聚变反应,多次实现正增益惯性约束聚变点火 ,即产生的能量超过输入能量,这一成果为核聚变发电的可行性提供了关键验证。美国还计划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预计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核聚变能源的实际应用水平,加速商业化进程。
中国同样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成绩斐然,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重要参与方,贡献着关键技术与资金支持。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 ,综合参数大幅跃升,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向工程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更是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 1 亿摄氏度 1066 秒 “高质量燃烧”,为后续研究积累大量宝贵数据,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 。此外,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全面加速,计划 2027 年建成并演示聚变能发电,进一步推动我国核聚变技术从实验走向实用。
除中美之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欧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 ITER 项目建设,汇聚欧洲顶尖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在稳步推进相关研究,在核聚变材料研发、等离子体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德国计划设立高能量密度研究所,专注于核聚变及相关前沿领域研究,有望在未来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全球范围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资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相关投资额已累计超过百亿美元 。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纷纷涌入,看好其未来巨大的商业潜力和能源价值,催生一批专注于核聚变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各显神通,共同推动行业向产业化迈进,使得可控核聚变行业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
7 家飞速增长的公司
雪人股份:压缩机领域的核聚变先锋
雪人股份作为一家在制冷设备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制冰设备、压缩机(组)产品及系统应用等多个板块,在冷链物流、工业冷冻等传统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而在核聚变这一前沿领域,雪人股份凭借其在压缩机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为众多科研院所提供关键的氦气螺杆压缩机,这些压缩机在核聚变实验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负责实现对氦气的高效压缩与循环,为实验装置营造稳定的运行环境 。
近年来,雪人股份净利润增长势头强劲,2024 年三季报显示,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 88.96% 。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在传统业务上的稳健发展,通过品牌建设与技术升级,巩固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积极投身核聚变相关业务,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核聚变研究项目的增多,氦气螺杆压缩机等产品需求上升,为公司业绩注入新活力,未来有望借助核聚变产业发展东风,实现更大飞跃。
大西洋:焊接材料的核聚变 “工匠”
大西洋是国内焊接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主营业务围绕焊条、焊丝、焊剂等焊接材料展开,产品种类丰富,覆盖 700 多个品种 ,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设等众多行业。在核聚变领域,大西洋与国内三大核电公司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研发优势,成功研发出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镍基等一系列适用于核聚变部件制造的焊接材料 。这些焊接材料用于连接核聚变装置中的关键部件,确保在高温、高压等极端工况下,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保障核聚变实验的顺利进行。
大西洋在核聚变产业布局上有着独特优势,作为国内最早的焊材制造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成熟的生产工艺 ,能够快速响应核聚变领域对焊接材料的特殊需求。同时,其完善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有利于产品推广,随着核聚变项目建设加速,焊接材料需求增加,大西洋有望凭借技术与市场优势,在核聚变产业链中分得一杯羹,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
弘讯科技:智能制造与核聚变的跨界融合
弘讯科技业务涵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多个板块,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 。其控股子公司意大利 EEI 在核聚变领域大放异彩,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保持多年技术合作,为核聚变装置提供具有高动态特性的 HDPS 系列电源完整解决方案 。该系列电源在核聚变磁场系统中扮演核心角色,凭借稳定、精准、高速、灵活的设计功能,确保等离子体状态的稳定控制,为核聚变反应创造适宜的磁场环境。
弘讯科技借助子公司在核聚变电源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智能制造与核聚变产业的协同发展。一方面,将智能制造理念与技术融入核聚变电源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核聚变领域的技术需求也反哺公司整体技术升级,拓宽业务边界 。随着全球核聚变研究对电源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弘讯科技有望凭借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公司业绩与行业影响力 。
纽威股份:工业阀门的核聚变新贵
在工业阀门领域,纽威股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多个行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在核聚变领域,纽威股份已向法国 ITER 项目供货近 6 千万核级和非核级阀门,阀门种类丰富,包括手动阀、开关阀、调节阀等 ,这些阀门用于控制核聚变装置中的流体介质,保障装置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随着国内核电项目核准机组需求增加,以及核聚变产业的快速发展,纽威股份迎来新的增长机遇。其核电许可证范围宽、样机准备充足,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核电与核聚变业务的双重推动下,公司订单有望实现成倍增长,业绩增长空间广阔 ,进一步巩固其在工业阀门行业的领先地位,并在核聚变产业链中拓展更多业务机会。
安泰科技:材料创新引领核聚变发展
安泰科技业务聚焦于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在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多个领域成果丰硕 。其控股子公司安泰中科专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是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供应商,成功实现钨铜偏滤器、钨铜限制器、包层第一壁、钨硼中子屏蔽材料等全系列涉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这些产品在核聚变装置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偏滤器可保护装置免受核聚变反应产生的高能粒子冲击,第一壁组件则承受高温等离子体的侵蚀,保障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凭借在核聚变材料技术上的突破,安泰科技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2024 年三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 74.06% 。随着核聚变实验装置建设的推进,对涉钨关键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安泰科技有望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核聚变材料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
利柏特:工业模块的核聚变支撑者
利柏特主营业务为工业模块设计、制造和工程服务,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完善的资质体系 ,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完成众多大型项目。在核聚变领域,利柏特的核电气体分离装置应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通过高效的气体分离技术,为核聚变实验提供高纯度的气体原料,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
利柏特的模块化技术优势在核聚变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模块化生产能够提高建设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质量,满足核聚变项目对工程建设的高要求 。随着核聚变项目的增多,利柏特凭借其技术与工程服务能力,有望获得更多项目订单,实现业务快速拓展,在核聚变产业链中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推动公司业绩稳步上升 。
精达股份:特种电磁线的核聚变之光
精达股份长期专注于特种电磁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在电机、变压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控股上海超导,精达股份涉足核聚变强场磁体研制领域,为核聚变实验装置提供关键的超导带材 。超导带材在强磁场环境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能够产生强大且稳定的磁场,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材料之一。
在核聚变产业发展的浪潮中,精达股份凭借技术与市场优势,在特种电磁线细分领域站稳脚跟。其生产的超导带材质量可靠,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核聚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认可 。随着核聚变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对超导带材等关键材料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精达股份有望借此东风,实现业绩飞跃,巩固其在特种电磁线行业的领先地位,为核聚变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未来展望:核聚变商业之路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与资本的持续涌入,可控核聚变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从技术突破角度看,未来几年,核聚变反应的能量增益有望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和稳定性也将大幅改善 ,向着实现商业化核聚变发电的目标大步迈进。像 ITER 计划建成后,将为全球核聚变研究提供关键实验数据与技术验证 ,推动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在商业应用层面,众多企业已开始规划核聚变电厂的建设,预计在 2030 - 2035 年间,全球有望迎来首批商业核聚变电厂并网发电 ,开启核聚变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新时代。届时,电力市场格局将被重塑,清洁、稳定、廉价的核聚变电力将在能源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带动电力成本下降,惠及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控核聚变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当前,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阶段,投资风险虽有,但回报潜力巨大 。从产业链上游的材料供应商,到中游的设备制造商,再到下游的电力运营商,各个环节都存在投资机会。早期布局的投资者,有望伴随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获得丰厚回报 。
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能源变革的希望之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照亮未来之路。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源能够真正走进生活,为地球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纪元 。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