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日,目前共有60只新基金正在发行中,其中指数增强型基金有9只。
从投资业绩看,很多指增产品的确实现了比较好的超额。根据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的金融工程专题报告,2024年全市场71%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指数,整体平均超额收益为2.13%,其中,中证500 指增平均实现超额2.36%。
作为A股优质中盘成长股代表的中证500指数家族,又迎来新成员泓德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跟踪中证500指数的相关指数基金已达217只,跟踪产品规模超过1800亿元,其指增产品在目前各类指数中最多。新基金的推出将进一步壮大中证500指数大家族,也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优质中盘成长股的新选择。
超七成指增产品实现超额收益
买科技成长,还是买高股息红利?这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难题!中证500指数或是不错的“平衡”之选,既能不惧市场风格的轮动,又能兼顾科技创新领域的成长潜力。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的热度持续攀升。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量产等,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对科技领域的投资热情。相比之下,核心资产与高股息红利资产确定性较强,但多集中于大市值股票,偏防御属性。
作为跟踪均衡成长的引擎,中证500指数成为可以兼顾大盘小盘风格的选择。
作为指数增强型基金,泓德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以多元量化模型为核心,通过跟踪中证500指数,在严格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长期超越标的指数。其指数增强量化投资策略主要运用不断迭代的量化模型构建投资组合,同时优化组合交易并严格控制组合风险。
近年来,量化指数增强基金的产品关注度非常高,各公司布局也明显增多。截至2025年2月28日,选择中证500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的增强型基金最多,共68只。
从投资业绩看,很多指增产品的确实现了比较好的超额,近一年,实现超额收益的指增产品占比超70%。这显示出,指数增强基金具备一定的获取超额收益Alpha的实力。
另外,中证500指数增强是市场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稳定的策略,因此泓德基金推出泓德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泓德基金推出拟任基金经理由实力老将苏昌景和量化新锐孙泽宇联合担纲。
苏昌景现任泓德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监,具有16年资管行业从业经验,担任公募基金经理逾8年,具备丰富的量化投资实战经验。
孙泽宇为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本硕学历,8年资管行业从业经验,专注中高频量价因子以及机器学习应用,对因子构建方式和因子库的积累非常深厚。
两人强强联合,将经典的因子挖掘方法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在主观因子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特定算法批量生成因子,提升因子挖掘效率,并避免因子有效性快速衰减的问题,兼具效率与稳定性。
均衡成长引擎 年化波动率表现相对平衡
作为A股优质中盘成长股的代表,中证500指数在风格轮动中展现出“中坚力量”的长期战略优势,成为公私募量化投资布局的理想选择,也是各类中长期资金争相配置的方向。
从历史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3月28日,中证500指数基日(2004年12月31日)以来累计收益率为491.6%,年化回报9.46%,显著超越同期沪深300(289.96%)和中证800(324.63%)等指数。
同时,其年化夏普比率为0.44,在主流宽基指数中也相对较高(沪深300为0.36、中证800为0.38)。中证500指数近五年最大回撤相对较小,年化波动率介于沪深300和中证1000之间,表现出相对平衡的特征,堪称市场的“中流砥柱”。
从覆盖行业来看,中证500指数所覆盖的行业中,不乏“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如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等,展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能更加敏锐地捕捉技术变革与新兴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此外,中证500指数成份股权重相对分散,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比平均不到1%,合计仅6%左右。这种分散型权重分布,使得指数能够有效降低单一个股波动对整体的冲击,同时保持新兴产业的高敏感性,形成“分散配置细分行业+动态捕捉成长红利”的双重优势。
中证500指数作为“中坚力量”的代表,与大盘和小盘指数特点不同,其收益表现更贴近市场的平均水平以及投资机会成本,呈现“跟涨不踏空、下跌有缓冲”的特性。
因此,对于追求相对稳定、希望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配置型投资者而言,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值得关注。
(投资有风险,该文稿内容不代表中国基金报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