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昆药集团(SH600422)$ 作为中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在营业收入微降0.34%的背景下,实现了归母净利润19.86%的同比增长(达6.48亿元),这一“量缩利增”的业绩表现,既折行业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也揭示了企业战略重塑的阶段性成果。
一、利润增长的驱动引擎:降本增效与结构优化
成本端的“外科手术式”优化
公司通过自动化生产升级与供应链数字化改造,显著降低人工成本与运营损耗,推动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4.82个百分点26。同时,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同比增长51.67%(达22.66亿元),理财资金回收优化了财务费用结构。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
核心大单品参苓健脾胃颗粒、舒肝颗粒等终端覆盖率提升,叠加三七口服系列产品矩阵(如“777”品牌)的放量,推动中药板块毛利率改善。抗疟药业务出口同比增长,青蒿素制剂通过国际认证进入全球采购体系,进一步贡献利润弹性。
非经常性损益的“润滑剂”作用
华润圣火并购后的协同效应释放,以及理财收益等非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补充。

二、营收承压的深层矛盾:政策冲击与战略切换
针剂业务的政策阵痛
受集采政策及院内市场调整影响,针剂业务收入下滑拖累整体营收表现,但口服制剂与OTC产品的增长部分对冲了这一压力。公司通过参与中成药集采(如血塞通系列中标),逐步实现院内市场“以价换量”。
战略重心向银发经济倾斜
围绕老龄健康布局的慢病管理产品线(如心血管、代谢类中药)逐步成为新增长极。参苓健脾胃颗粒等单品通过“大单品+全渠道+品牌化”策略,在零售端实现逆势突破,终端纯销规模创历史新高。
三、华润协同效应:从资源整合到生态重构
渠道与品牌的“双螺旋”升级
依托
$华润三九(SZ000999)$
的商道体系,昆药重构黄金销售渠道(“昆药商道”),实现终端覆盖率与动销效率双提升。品牌建设方面,“昆中药1381”通过高频次广告投放与新媒体传播,强化消费者心智占领。
三七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并购华润圣火后,公司完成三七种植、加工到制剂的全链条布局,通过标准化种植与工艺创新降低成本波动风险,并推出“777”品牌强化三七口服制剂的市场认知。
四、风险与挑战:增长可持续性的三重拷问
研发投入的“短板效应”
全年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创新药企平均水平。中药新药研发周期长、审批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可能制约产品迭代速度。
现金流与负债的平衡术
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7.12%(达8.08亿元),但流动负债同比激增42.14%,短期偿债压力需警惕。
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博弈
中药出海虽获阶段性突破(如入选“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但海外市场对中药的认知壁垒仍存,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化进程或面临反复。
五、估值展望:银发经济下的价值重估
当前公司动态PE约18倍(对应2025年盈利预测),低于中药板块均值,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持续性存疑。然而,随着老龄人口突破3.1亿、银发健康市场规模达万亿级,昆药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先发优势与华润渠道赋能,可能打开估值修复空间。未来需重点关注:
三七产业链的利润释放节奏:上游种植成本控制与下游品牌溢价能力;
H股上市进展:若成功落地,将加速全球化布局与资本运作;
政策风险对冲能力:集采扩围对中药价格体系的冲击应对策略。

昆药集团的2024年财报,是一部传统中药企业在行业变局中“刀刃向内”的改革样本。其利润逆势增长的本质,是通过战略聚焦(银发经济)、管理提效(华润协同)与产品重构(口服制剂替代针剂)实现的阶段性突围。但长期来看,能否跨越“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双重鸿沟,将决定其从“区域性龙头”向“全球健康方案提供者”跃迁的成败。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场对中药产业价值重估的认知革命,也是一次对管理层战略定力的深度检验。#【悬赏】2024年报季!穿越周期迷雾,解码投资真章##社区牛人计划#@股吧话题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