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撕开 * ST 鹏博的欺诈面纱:一场对散户的精准收割

当 * ST 鹏博(600804)在 2025 年初再度以 “预重整” 噱头掀起股价波动时,跌停板上 119 万手的巨量封单,不过是其长期欺诈散户的又一次拙劣表演。这家位列 “2024 年十大黑榜上市公司” 之首的企业,正用信息操纵、财务造假与资本游戏编织成一张巨网,将无数中小投资者拖入深渊。

一、信息披露成 “迷魂阵”:用预期管理掩盖实质风险

法院驳回债权人重整申请的公告,本应是风险警示的信号灯,却被公司与主力资金演绎成 “带血筹码收集战”。股吧中投资者质疑 “资金占用如何解决” 即被踢出群,“年报没问题”“债务重组” 等模糊表述频现,与实控人杨学平占用 4800 万元资金未归还、16.4 亿元违规担保高悬的事实形成刺眼反差。更令人不齿的是,2024 年 11 月因股价异常波动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后,仍通过 “预重整案例号” 等碎片化信息诱导散户追高,上演 “涨停板诱多 — 跌停板杀跌” 的经典割韭菜戏码,让无数跟风者在情绪博弈中血本无归。

二、财务造假触目惊心:上市 29 年亏光所有利润

翻开 * ST 鹏博的财务账本,堪称一部 “亏损教科书”。2019 至 2023 年累计亏损 74.66 亿元,不仅吞噬了上市以来 46.93 亿元的全部净利润,更通过伪造交付资料虚增 2022 年营收 28.94 亿元(占当期 57.65%)、虚增利润 6.22 亿元(占当期 78.52%),将财务报表变成 “魔术道具”。当监管部门开出 500 万元罚单、对实控人采取 5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时,与其累计 82 亿元的融资规模、16.4 亿元违规担保相比,不过是 “隔靴搔痒”,暴露出公司治理的系统性崩塌。

三、资本游戏套路深:左手融资右手套现的掏空术

这家披着 “通信科技” 外衣的企业,上市 29 年累计融资近 82 亿元,却交出 “累计净利润 - 27.5 亿元” 的成绩单。实控人杨学平一边通过股权质押、资金占用等手段转移资产,一边放任公司连续五年营收下滑(2023 年营收较 2019 年腰斩),最终将烂摊子甩给市场。2025 年 3 月的股价异动中,主力资金在涨停板 1.76 元处抛售 80 万手后,反手以 “大宗交易对倒” 制造虚假成交,让散户在 “题材幻想” 中接盘,完美演绎 “融资 — 炒作 — 套现 — 退市” 的割韭菜闭环。

四、监管后果警示:黑榜之首的退市倒计时

当 * ST 鹏博同时触发 “退市风险警示” 与 “其他风险警示”,其所谓 “题材优势” 不过是欺诈的遮羞布。法院明确指出 “提交材料无法证明重整可行性”,意味着其试图通过 “预重整” 拖延时间的策略破产。而 2024 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列入黑榜之首,更预示着这家问题公司终将为其欺诈行为付出代价 —— 不是所有 “带血筹码” 都能等到接盘侠,当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信披违规的 “组合拳” 落下,等待它的只能是市场的彻底唾弃。


资本市场容不得 “庞氏骗局”,*ST 鹏博的案例撕开了个别上市公司 “带病上市、违规融资、操纵股价” 的遮羞布。当投资者在股吧中发出 “周一就算开板也走了” 的无奈感慨,当监管部门将其钉在 “黑榜” 耻辱柱上,这场持续多年的欺诈游戏终将落幕。对于散户而言,警惕 “题材幻想”,远离 “问题股”,才是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关键。而对市场来说,唯有让欺诈者付出惨痛代价,才能筑牢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法治防线。


恭喜解锁12个月手机L2专属领取资格,立即领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