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赛智能(SZ002979)$
翻跟头到规模化商用,什么才是人形机器人需要的关键技术?
在王晟看来,人形机器人真正的“智能”是能够感知、理解世界,以及和外界互动,实现“理解环境—自主决策—精准执行”的闭环。具身大小脑等环节的技术突破非常关键。
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认为,AI的发展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前提,或者说,人形机器人的本质是AI,而不是机器人。如果没有AI加持,人形机器人很难找到应用场景,在工业中低于自动化流水线的效率;在服务业中也满足不了客户的复杂指令和需求。按照这个逻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和成熟在时间上应该会更靠后,且受制于AI的发展。
沈平虹表示:“在后续产业链投资上,更倾向于关注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环节还有电池续航。机器人的控制涉及芯片、底层代码环境、传输协议以及算法。当前各家硬件差异没有那么大,软件部分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当前机器人的真实续航也就2个小时,无法长时间工作,而轻量化的要求又限制了机器人增加带电量。因此,后续电池环节可能需要理论突破,比如固态电池。”
沈平虹认为:“相比于技术层面,其实更关心企业介入机器人行业的态度和决心,是简单的融资做股价,还是从战略层面躬身入局。因为短期内,机器人业务对上市公司收入贡献有限,相反还会有大量的研发费用和资本开支,对于绝大部分制造业公司而言,是否有决心每年去做投入至关重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