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政策落地、技术突破、需求迫切”的三重驱动阶段。
政策层面,各国将具体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视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工信部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到2027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层面,AI大模型与零部件环节的协同进化让机器人逐渐具备多场景泛化能力。而从需求端看,工业场景(如汽车制造、3C组装)已经开始有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的应用,而在服务场景(医疗、养老)和特种场景(深海、消防)等也有很强烈的现实需求,一旦技术上满足适用条件,产业就会爆发。
最近行业变化与投资机会?
做好人形机器人投资,我们始终要跟进产业核心矛盾、技术边际变化与产业政策推动这三点。
当前产业的核心矛盾就是量产。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明确今年0.5-1万台的量产计划,国内公司的订单全年可能累积到万台。量产阶段绕不开的是中国完善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我们优选技术壁垒高、产能缺口大的核心环节,比如丝杠、减速器、电机、关节模组等环节进行重点布局。
技术端的边际变化有硬有软。硬件层面,新一代的灵巧手是最重大的变化,受益的方向有微型丝杠、传感器与电子皮肤等。而软件上的快速进步仍有待市场充分认知,运动控制、动作捕捉与物理仿真等方向是机器人在大小脑与训练数据等环节亟待突破之处。
尤其是机器人的训练仿真方面,我们关注机器人的突破是在GPT-o1模型的发布后,思维链能力的突破叠加此前的图像识别能力,打开了机器人应用能力的天花板。但机器人现在的训练还大部分基于现实场景,训练效率低、进度比较慢,如果能够先在虚拟场景中做一些动作训练的基础准备工作,那有望加速机器人在现实实践中的训练效率。
产业政策上,从顶层设计,到地方规划,再到产业加速落地的政策链条已见成效。在各地方政府推动下,创业公司、整车厂、互联网大厂以及制造业领军企业纷纷入局,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生态链条,这其中也蕴含着重要的投资机会。
AI大模型应用: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