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升科技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75.93亿元,同比下滑49.8%;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骤降75.48%,创下了公司近三年之最。
作为锂电池三元材料领域龙头的当升科技,如今正面临着传统优势业务遭遇磷酸铁锂围剿的困境,这也倒逼公司近年来加速战略转型。不过转头来看,三元材料也并非毫无市场空间,近期公司接连斩获大单,也为今年业绩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当升科技是否还会继续实行“两条腿”走路的策略,重点又是否会进行大转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01
业绩难升的当升
当升科技最新业绩数据显示:全年归母净利润仅4.72亿元,较2023年的19.24亿元大幅下滑了75.48%。这显示出这家全球三元材料龙头企业,正经历着不小的经营压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期间,当升科技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85亿元、10.91亿元和22.59亿元。然而,随着行业周期逆转,公司业绩自2023年开始承压,净利润下滑为19.24亿元,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更是出现断崖式下降。
据当升科技分析,公司业绩如此低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出口市场不及预期。作为境外收入占比高达三成的企业,当升科技的业绩深受海外市场影响。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因补贴退坡同比下降2%;而美国市场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7.3万辆,但同比增速仅为7.2%,也远不及预期。
海外市场整体增速的放缓,直接冲击公司国际客户销量,进而拖累了营收和利润。
其二,应收账款风险加剧。据当升科技2024年报显示,去年有19家公司被单独计提坏账准备,其中11家公司的计提比例达到100%,涉及款项或全部无法收回。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Northvolt破产案,直接导致当升科技对其计提了高达1.36亿元的应收账款坏账。

02
大涨12倍的磷酸铁锂
不过,尽管当升科技2024年整体业绩承压,但这份年报仍不乏亮点。
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倒逼下,一向在三元材料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的当升科技,开始积极拓展磷酸铁锂业务,并且成效还不错。
据了解,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磷酸(锰)铁锂首期一阶段已经在2024年建成达产,且产能释放速度惊人。短短数月内,产量迅速攀升,磷酸(锰)铁锂产品在去年连续月度出货近万吨。
凭借这一表现,去年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板块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大涨足足12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3年营收占比超九成的多元材料产品板块,去年占比则跌至67.81%。
一系列数据表明,在三元材料受磷酸铁锂挤压的市场行情下,当升科技果断地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但转过头来看,当升科技的老牌核心业务三元材料也并非停滞不前,相反,其市场空间远比外界预期。
近期,当升科技接连斩获两大订单。先是与LG新能源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LG新能源预计在2025-2027年向当升科技采购11万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按当前市场价格估算,协议总金额预计140亿元;紧接着,又与SK On签订1.7万吨锂电正极材料框架性供货协议。SK On预计在2025-2027年向当升科技采购1.7万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

03
当升科技的盘算
有了这两个大单在手,当升科技底气明显足了不少。在披露业绩的同时,公司不断对外释放积极信号,表明两大订单有望对冲部分不利影响。
看来,尽管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元材料确实面临着被围剿的情况,但磷酸铁锂完全代替三元材料也并不现实。同时,据资深人士判断,三元材料还存在eVTOL、人形机器人等潜在增量市场。
当升科技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机遇。今年2月,当升科技公告了与中伟股份明确将低空、AI、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外界普遍认为,当升科技此举正是意在借助中伟股份在前驱体材料方面的优势,来保障自身在机器人领域电池材料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为后续材料研发与生产打好基础。
因此长期来看,当升科技在这些新兴领域的积极布局,还是有望使其占得市场先机。
与此同时,当升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也颇受行业关注。从财报数据可知,当升科技去年一年研发投入高达3.70亿元,重点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固态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等。去年10月,当升科技也曾公开透露,已经和清陶、辉能、卫蓝、赣锋等业内领先的固态电池大客户建立了紧密战略合作关系,并率先实现了装车应用。
照此趋势分析,今年乃至未来,当升科技大概率仍会延续眼下“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一方面在传统优势三元材料领域持续深耕布局;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磷酸铁锂业务,将其打造为新的业务增长极。或许,凭借多元化业务布局的策略,当升科技有希望在行业调整期后迅速迎来业绩的回升。 $当升科技(SZ300073)$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