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该何去何从?

全球贸易剧变情景下,最先感受到强烈冲击的是苹果。今年以来,苹果股价已经下跌超31%。
而股价下跌只是“开胃菜”。由于苹果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指标性实在过于强,所占份额又极高,与人们生活的关联程度也极密切,更使得苹果被“顶在杠头”,成为秉持“美国优先”“制造业回美”理念政客的焦点。在全球性贸易争端下,必然将承受极大的政治压力。
这次危机,并不是苹果本身经营或者财务的任何问题,而是公司多年以来吃透“全球化”红利所埋下的。

关键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去年11月,巴菲特狂卖苹果公司股票的消息震动资本市场。据伯克希尔第三季度报告,巴菲特在去年半年时间内大幅抛售苹果公司股票,抛售比例高达三分之二。
现在看来,巴菲特显然又一次成为了那个“先知”——从当时业绩还在持续飙升,股价涨势非常好的苹果股票抽身,说明他完全预感到了苹果的这次危机。
顺便一提,去年全年,伯克希尔净卖出1340亿美元的股票,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年。截至去年底,其现金储备飙升至3342亿美元,远高于其剩余的2448.5亿美元股票投资组合。当前持币作壁上观的巴菲特,面对资本市场的乱局,显然再一次精准站在了胜利者的一边,令人感叹。
苹果的问题,其实不是公司经营或者财务上有什么问题,说实话去年第三季度苹果的市盈率达到27倍,虽然已经不低,但和美股科技七巨头相比,仍处于较低位置。而且苹果的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从截至去年12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上看,苹果当季度营收达到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当季度稀释后每股收益为2.40美元,同比增长10%。苹果宣布为“迄今表现最佳的季度业绩”。
当季度苹果销售净额的主要来源依旧是iPhone手机,获得了691亿美元,排在后面的依次是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的约117亿美元,Mac电脑的近90亿美元、iPad的近81亿美元。此外,当季度服务销售净额达到了263亿美元。除了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家居和配件同比各自微跌约1%以及约1.7%以外,其他各项都同比获得了14%~16%左右的涨幅。
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苹果的出货量为2.259亿部,比2023年的2.291亿部下降了1.4%。但以微弱优势领先三星,排在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并且市占率达到18%。
2025财年第一季度苹果的净利润为363亿美元,同比增长7%,该季度苹果毛利率为46.9%。这个毛利率相当高了。作为对比,小米去年手机、家电等业务合并的毛利率为21.2%,而华为的毛利率为44.4%。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苹果自身有技术优势,在芯片研发、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生态领域具备“独家秘诀”以外,其实离不开苹果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全球供应链,尤其是中国“果链”企业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上的优势,以美国研发+中国制造为基石,打造了巨大的护城河。
说“苹果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获益企业之一”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对于中国的“果链企业”来说,多年来苹果销售业绩的向好,也使得这些企业受益良多。
比如据万得,2024年7家上市的最主要苹果消费电子供应商工业富联、蓝思科技、歌尔股份、领益智造、环旭电子、长盈精密、安洁科技共实现营业收入9066.01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22.09%;实现归母净利润总计339.42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4.89%。
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危机浮现
上文提到的苹果商业模式能够成功,显然是经济全球化——供应链分工整合、互相开放市场,合作共赢的成果。
然而,在2025年4月9日这个时间点看,经济全球化已经出现了极大动摇。而按照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最新的论断:这是“一生仅有一次”的全球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已经远超关税贸易问题本身。
乍看起来,由于苹果公司大部分产品依然由中国企业组装以及供应零部件,新关税将极大提高这些苹果产品输入到美国市场的成本。以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看,美国市场依然是苹果的最大收入来源。
瑞银本周一估计,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可能迫使苹果公司将其在美国市场上的iPhone 16 Pro Max的价格提高350美元。然而苹果可能不仅仅是对美国消费者提价。
作为仅次于中国的苹果手机另一组装国印度,已经有当地媒体引用苹果公司消息人士的话称:“进口美国新关税所产生的苹果产品涨价将不会仅限于美国市场,而是会被分摊到世界其他市场。”
很明显,苹果即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全面性涨价危机。
有分析师指出,2024年来看,iPhone在苹果主要市场的销售已经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了。因为被公司寄予希望的新“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未能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这个新功能原本基于ChatGPT等AI服务商的大模型,整合到苹果系统中,以帮助用户汇总通知、改写电子邮件和使用其他AI服务。
现在来看,这些功能虽然具有创新性,但没有提供足够的理由来说服用户升级到新机型是合理的。
需求停滞可能会给苹果公司的处境带来额外压力,尤其是在关税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因为一旦苹果计划将新关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去实施涨价,那么消费者购买苹果产品的意愿将进一步降低。有国外机构预测,苹果很难将超过10%的新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不大幅影响销售量。
而由于印度、越南以及中国等绝大部分苹果产品的组装生产国都或多或少面临新关税的成本上升,苹果很难在不大幅提高售价的情况下规避这些新关税成本给公司带来的成本压力。
以上只是苹果将面对的一个短期压力。从长远来看,苹果正面临美国国内政治上的极大压力——要求苹果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国内。
美国那些秉持“美国优先”“制造业回美”理念的当权政客,正坚信苹果只需要将制造转移到美国本土进行,就能避免被关税成本侵蚀利润的难题。
然而, 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苹果开始在美国生产其主要产品,其成本将会飙升。比如美国Wedbush机构的分析师就认为,如果在美国生产,一部iPhone的成本将达到3500美元,这和2.57万元人民币,这还只是成本。
将整个供应链转移回美国更是难上加难,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美国没有现成的工厂以及技术工人。
工厂可以用钱造,但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工人是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
当前大多数供应链专家在接受主流媒体的采访时,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苹果要完全在美国生产相关产品是不可能的。
就连美国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困局。下图来自今天一则有关“新关税帮助制造业回归美国”视频下,点赞数较高美国网友的留言。

翻译过来是:“自1989年以来,我拥有两家制造公司。美国制造业的问题是我们不擅长制造。
我们的A类学生想进入医学、IT或金融领域。我们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工程师,因为其他领域赚钱更多。我们60%的人口的阅读水平低于10%的中国人口。我无法告诉你我雇用过多少人,他们甚至连第一天上班都懒得来。
美国人不是那种每天坐或站8小时,在流水线上为25美元/小时而工作的工人。你会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每小时20美元至35美元的就业市场上,缺乏专业精神的现象几乎令人发疯。是的,你会找到一些好工人,但远远不足以让制造业回归。这些关税是由愚蠢的人制定的,也得到了愚蠢的人的支持。整件事将以长期的眼泪收场。”
面对新关税的短期压力,以及更长远的政治危机,苹果该如何是好?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