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产业智选混合A(OTCFUND|007880)$$朱雀产业智选混合C(OTCFUND|007881)$
运作回顾
2025年一季度,上证下跌0.48%,深指上涨0.86%,恒生指数上涨15.25%,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0.74%。指数间表现差异较大。我们较好把握了年初以来的结构化市场。一季度我们抬升了港股及科技股配置比例,产品净值有所修复。
市场展望及投资策略
四月是两会政策落地期,也是决定全年经济基本面的关键时期。地产销售、房价、出口、基建投资、消费内需等数据的边际变化值得关注。有成效的新的增量政策就会被市场所期待。一二月份情况外加三月高频数据看,虽然说需求仍偏弱,不过关税冲击也没有完全显现。后续可以关注(1)3.23政策新提“进一步加大逆周期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2)前期各地发布可能的生育补贴,此前部分地区已经陆续出台。
消费行业季度末稳中有涨,新消费涨幅显著。能够感受到季末市场已经开始对后续季报情况做反映。一季度仍能预计快速释放收入利润的消费品表现较好。基本面支撑下新消费一季度后期的表现甚至强于科技板块,在估值较高的位置股价进一步攀升。而基本面较弱的消费品即使估值较低也没有很好的表现,这说明消费品领域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去挖掘。中长期视角看,潮玩IP、宠物两个领域未来三到五年行业也仍能保持双位数增长。因而在此预期之下估值很难跌到便宜位置,价格合理就应该积极布局。情绪消费、注意力消费、悦己消费、懒人经济等维度都是后面有机会出现优秀公司的大类领域,我们会重点跟踪关注。
科技板块季度末有所滞涨。一方面前期科技股上涨幅度较大估值不便宜,部分获利盘了结。另一方面,四月份业绩期。前期很多纯概念炒作的领域容易在业绩维度导致市场担忧。此外,海外AI链条相关龙头公司回调也是导致A、H科技板块估值抬升承压的原因。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教授认为“基于现在的transformer架构,不可能走向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普通人也不要那么焦虑、紧张。虽然 ai 发展很快,但替代人,目前从技术底层上来说,做不到,没有这个可能性。”当下情况AI达到能够看到应用场景,完全代替人力并提供可观回报的时间点还为时尚早。后续业绩陆续公布并且前期强预期被市场逐步消化后,科技板块预计大概率会持续分化,需要以合理价格去参与产业链各环节中最能代表未来和最为关键环节的重点公司。在众多头部参与者大幅扩大资本开支的过程中,未来真正受益AI,且能建立稳健商业模型的企业是重点关注方向。我们一方面会把握一些基本盘业务本身就非常稳固的企业,此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互联网头部企业基本盘业务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也能提供非常好的AI潜在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重点关注AI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自主可控、代表未来的半导体先进制程领域。该领域是打破外部制约、实现自主可控与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美国于4月3日对全球加征关税,广度和烈度确实大幅超过预期,也仅留了几天时间(4月9日之前)用于谈判。其中对中国加征34%,算上此前因为芬太尼原因加征的20%,今年以来已对中国加征54%。特朗普政府此举的目的或许不仅包含了直接目的——增加税收,也包含了间接目的——施压谈判,以及终极目标——调节美国逆差过高的现状。当然这也是一个筛选“盟友”的过程,建立美国自己的新贸易圈。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的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14.7%,和18年相比已经下降约一半。高额关税下,全球贸易量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外资投行测算美国衰退的概率达到45%。一些受对贸易依存度高的市场(如日韩、东南亚)、外需敞口较大的企业(如受益于小额包裹免征政策的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是这两年在东南亚新建产能的中国企业,其关税相对优势可能归零。
对美依存度高的国家,在这场“大型霸凌”中,确实没有许多议价能力,但中国并不是。如今的国际形势和2018年不同,中国自身实力有显著进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极其庞大的内需市场;自2018年以来,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赖度明显下降;过去几年我们主动挑破了房地产泡沫,也逐步化解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尾部风险……这些都使得中国在现有的大国对抗中拥有了更好的应对基础。而且,越南和欧盟也提供了前车之鉴——越南主动提议降低对美关税至0%,但美国似乎并不满意,这也意味着面对美国的剥削,一味的妥协只能换来对方的得寸进尺。
4月4日,中方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加征34%关税外,还对美国相关实体进行了制裁。
2018年的贸易战仅针对中国,而现在更像无差别打击。当前的关键是维护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需要尝试建立新的贸易圈,塑造新的经济战略伙伴关系,以“确定性”替代美国的“不确定性”,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坚定不移搞开放。
在特朗普的全面关税之下,中国企业产能外迁的客观必要性和主观意愿都下降了,哪里都有关税,即便迁移过去,后续各国关税也可能实时调整。与其转移产能,不如把扎根国内,减少“内卷式”降价,“刀刃向外”。
对于市场的影响,短期冲击风险偏好,中期加大美国滞胀风险、并向全球贸易链条上的国家传导。即便在未来部分国家的关税被降低,不确定性会笼罩在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头上。如果大规模的反制不断出现,会加大全球贸易和增长的压力。“东升西落”变为“东西同步”,但东会落得少一点。毕竟,在这场大国对抗中,中国的应对基础、资本市场的相对位置,都要优于美国。
如何消化这54%关税的经济压力,还需从内需着手对冲。如果内需的对冲力度大、能够起到好的对冲效果,不仅利好内需板块,对于整个中国市场(科技、消费……)都非常重要。在中美对抗下,消费或已不再是三驾马车中平行的一架,而是在外需的不确定性下,必然的战略选择。如何用好中国的统一大市场,是对抗霸凌的最有效手段。
中美竞争如何演变、市场能跌到多少、内需何时变化,这些问题我们确实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国内推出应对措施是大概率事件,央行和汇金也迅速采取了稳定资本市场的动作和表态。随着市场的调整,悲观情绪迅速释放,我们会结合股指的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寻找进一步布局优质公司的机会。个股上会出现分化,我们会将公司盈利的预测根据关税和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并将结构进一步地转向内需和自主可控。2023年,我们提出新发展格局下的逻辑可能由“不容错过”转变为“不可或缺”,以极限思维预备可能的考验。如今贸易战硝烟再起,我们将秉承极限思维,规避受关税影响高、受美国需求影响高的品种,重点关注能源安全、半导体自主可控、内需等脱敏或受益方向。
后续我们会持续关注代表未来、面向未来的科技(AI)、新兴消费、新能源车、新能源新技术、创新药等领域。与此同时,内需相关的农业、医美、电网等维度也是我们积极关注的领域。我们会努力把握产业发展脉络,拥抱相关领域成长带来的投资机会。在公司选择层面,我们更加注重公司治理优秀、财务稳健、竞争格局清晰、重视股东回报和企业家积极有为的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
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本文所载的意见仅为本文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朱雀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文所载不一致的意见。本文未经朱雀基金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