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优势驱动高端产品突围
MiniLED与车用LED市场领先:聚飞光电在MiniLED背光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成为消费电子和车载显示领域的首选方案。其车用LED产品覆盖全球头部客户(如比亚迪、特斯拉等),且车规级MiniLED灯板已量产,符合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
硅光技术布局:参股德国Sicoya GmbH和苏州熹联光芯,布局硅光芯片与CPO(共封装光学)技术,技术全球领先。Sicoya的1.6T硅光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可应对数据中心和AI算力需求。
2. 供应链自主化与国产替代机遇
光通信技术国产化:美国对半导体和光通信技术的出口限制,推动国内企业加速自主化。聚飞光电通过参股熹联光芯(薄膜铌酸锂技术)和Sicoya(硅光技术),在光芯片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减少对外依赖。
MiniLED国产替代:MiniLED背光技术应用处于爬坡期,聚飞光电凭借客户粘性、工艺沉淀和产能优势,有望在国产替代进程中扩大市场份额。
3. 全球化市场布局分散风险
海外市场拓展: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与全球多家车企和消费电子品牌合作,降低单一市场依赖。例如,车用LED产品已进入欧美主流供应链,且参加首尔车展拓展韩国市场。
新兴领域布局:在红外、VCSEL激光器件、高速光耦等领域布局,拓展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应用场景,形成多元化收入来源。
4. 政策与行业趋势红利
光芯片政策支持:广东省《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光通信芯片、光传感芯片等产业集群,聚飞光电的技术储备与并购策略符合政策导向。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驱动: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车载显示和照明需求增长,聚飞光电的车用LED产品已覆盖前灯、尾灯、氛围灯等多场景,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5. 应对贸易壁垒的灵活性
技术壁垒构建:通过硅光、MiniLED等技术积累,聚飞光电的产品在性能和成本上具备竞争力,可绕开部分贸易限制。例如,其光模块业务已进入送样认证阶段,未来可能通过技术优势突破市场壁垒。
产业链协同:与九峰山实验室等机构合作,推动薄膜铌酸锂晶圆量产,加速国产光芯片产业化,降低供应链风险。
聚飞光电在贸易战中面临的机遇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先性、全球化布局和政策红利三个方面。通过强化硅光、MiniLED等核心技术,拓展车用和光通信市场,并借助政策支持加速国产替代,公司有望在贸易壁垒下实现逆势增长。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