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会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
Apple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这句话之所以广为流传,并不是否定“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而是强调消费者不了解科技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企业只有拿出真正好的产品,才能俘获客户的“芳心”。
这句话放在当前的工商储行业颇为适用。一方面,面对产品趋同、低价内卷的工商储市场,业主难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难以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面对复杂而又多变的政策,业主难以抓住重点,表达出自己具体的真实的需求。
那么,到底怎样的产品才是工商储业主想要的好产品?对工商储企业来说,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赢得业主的青睐呢?
同质化产品,掩盖了客户“痛点”
最近,老赵的糟心事不断。
数月前,老赵为自己的工厂配备了一台液冷储能柜,期待为工厂节约电费的同时,还能峰谷套利获得一些额外收益。然而,该设备光储融合考虑不足,还需要改造。与原来安装的光伏系统容量也不匹配。
老赵更为担心的是,这台储能柜会不会哪天突然发生热失控,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工厂烧掉。
老赵的遭遇,正是当前许多工商储业主正在经历的。这些问题,正成为制约工商业储能大发展的痛点。
首先是不经济。一些储能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低,电池衰减快能量调度不智能,直接影响业主通过峰谷套利来获取的收益,另外运维繁琐,隐性运维成本高。
其次是不省心。一些储能系统售后流程麻烦,响应速度慢,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难以快速解决。更令人头疼的是,储能系统的交付及调试周期长,这对于急需提升能源自给自足能力的工商业用户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时间成本。
最后是不安全。部分储能系统安全预警能力不足,难以提前发现并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电气安全重视不够,系统消防保护措施不完善,很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
这些痛点问题,储能企业并不是不清楚,而是用户的声音被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千篇一律的营销话术所掩盖——电芯循环次数可达XXX次,度电成本降低XXX……,大家都在卷价格、抢市场,低价竞争比什么方法都好用。
遥想当年,乔布斯魔幻般地从口袋中掏出iPhone时,这个创新性的产品彻底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这时候,观众这才真正知道,什么样的手机才是自己想要的。目光回到当下,工商储界的iPhone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场景落地中实现客户价值
行业的痛点、业主的难题,最终只能由工商储企业默默扛下。许许多多的储能企业持续发力创新,或升级硬件,或迭代软件,储能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
4月11日,在ESIE2025期间,阳光电源举办了“PhD Talk”活动,探讨了工商业储能当前的痛点和发展更优解。阳光电源认为,客户的所有价值都要在场景中实现,场景化创新是解决行业痛点、业主难题的关键。
为此,阳光电源从客户价值出发,回归场景需求,通过产品线组合不同的解决方案:
针对大工业场景,阳光电源推出了“专为大工业”而生的835CS系列产品,针对小微商业场景,阳光电源推出了100度电的产品方案,针对大型用户侧场景,推出了5000度电的产品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业储能场景复杂、应用模式多样化,比如在光储场景、储充场景、微电网场景等,有赖于光伏逆变器、充电桩等与储能产品的强配合,这并非单独的工商业储能柜可以实现。
为此,今年3月,阳光电源发布了255CS系列产品方案,其具备“交流耦合”和“直流耦合”的模式,针对已有光伏安装的场景,支持既有的光伏逆变器直接接入;在新装场景,可搭配阳光电源的hybrid光伏逆变器。

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已经对工商业储能进行了不同应用场景的细分化研究,如针对钢铁、冶金、纺织、汽车等不同行业的用户痛点,公司都有适配的定制化技术和功能,精准匹配不同细分场景的用户需求。
此外,阳光储能产品实现了400V、10—20kV、35kV不同功率段全覆盖,能够轻松应对更加多元的需求场景和复杂的用电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对工商储行业痛点的洞察及对多场景开发难度的敬畏,阳光电源坚持全栈自研道路,将电力电子、电化学和电网支撑技术深度融合,具备了面向工商业全场景的一站式产品和技术方案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让阳光电源在面对各类型客户、场景能够灵活匹配产品及技术,而且拥有了反向定义电芯的话语权,这与市场上一些拼装贴牌储能系统产品形成了明显差别。
从“成本中心”升级为“利润中心”
当前,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新型储能政策密集出台,工商业储能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行业正从“政策扶持期”迈向“市场化竞争期”。
市场化背景下,业主的需求又将发生那些变化?工商储行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未来储能电站不只是单一充放电的硬件设施,而是‘储能即服务’,储能将从‘成本中心’转型升级为‘利润中心’。在未来,软件服务、碳管理、电力交易将贡献一半以上利润。场景的价值将更重要,完美场景适配的产品才是好产品。”阳光电源认为。
这意味着,一方面,储能技术要从“基础功能”向“高价值能力”方向迭代,如构网型技术、AI与数字化将深度赋能工商业储能。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面对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波动性、多主体交互复杂性、实时响应高敏捷性等挑战,工商业储能的电网调度模式正经历“从单向受控到双向互动、从跟随电网到支撑电网”的深刻变革。未来,主动构网能力将成为工商业储能的“市场准入证”与“溢价护城河”,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而AI可以解决传统电力交易的“预测不准、决策不优、风险失控”难题。未来3年内,不具备AI交易能力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挤出主流市场。
另一方面,储能的商业模式将从“单点盈利”向“生态共赢”过渡。对于投资主体来说,“用户独资”方式正在向“多方共建”转变,如第三方独立运营商(ESOP)模式、产业基金共建模式,同时也会在金融工具方面也会涌现许多创新模式,“债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等将百花齐放。
在这一系列变革之下,只有那些具备“全栈技术+生态整合+全球化能力”的企业,才会占据有利地位、拥有更多市场份额。而阳光电源,恰恰是拥有这些能力的领军者。
截至目前,阳光电源已经形成了“光风储电氢”五大赛道布局,实现了战略生态的深度协同,同时聚焦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业务覆盖中国、欧洲、澳洲、巴西、日韩等主要区域,产品部方案署到了全球 1000+项目上,市占率位居行业前列。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