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唐智控(SZ300131)$ 军工电子:自主可控引领新质生产力,掘金高弹性赛道
一、行业景气度:订单与政策双轮驱动,需求释放进入加速期
订单周期拐点明确
自2024年底以来,军工电子上游订单显著回暖,光威复材、国科军工等企业接连斩获数亿元级大额合同,印证行业需求触底回升。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年,军工电子作为上游环节“牛鞭效应”显著,收入弹性远超下游整机厂商,预计全年营收增速将突破25%。
政策与预算强支撑
国防预算持续向装备信息化倾斜,2023年装备支出占比已提升至40%,重点投向智能化、无人化领域。叠加“十五五”新型装备研制需求前置,军工电子在相控阵雷达、智能弹药、卫星通信等领域的订单能见度极高。
二、技术革命:国产替代深化,智能化重塑竞争力
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突破
高端芯片:FPGA、AD/DA转换器等关键器件国产化率突破85%,紫光国微(军用集成电路)、复旦微电(高可靠芯片)深度受益;
被动元件:军用MLCC(鸿远电子、火炬电子)、钽电容(宏达电子)打破美日垄断,国产替代加速渗透;
新材料:陶瓷基复材(振华科技)、碳纤维(中简科技)支撑装备轻量化与耐高温需求。
智能化与网络化升级
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技术驱动军事系统向“软件定义战争”转型,催生高精度传感器(智明达)、智能通信模块(国博电子)、量子精密测量(天奥电子)等增量市场,相关企业技术壁垒与毛利率双升。
三、新质装备:无人化与全域作战催生万亿空间
无人系统与精确打击
无人机集群作战、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如导弹电子系统)需求爆发,带动T/R芯片(景嘉微)、智能弹载计算机(思科瑞)等细分领域增长,市场规模未来三年CAGR超20%。
空天与低轨经济
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相控阵天线(铖昌科技)、北斗授时模块(天奥电子)、机载连接器(陕西华达)成为核心受益环节,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8万亿元。
四、核心赛道与个股逻辑
1. 元器件:自主可控主战场
鸿远电子:军用MLCC市占率超30%,卫星、导弹配套占比持续提升;
振华科技:高端芯片+陶瓷基复材双轮驱动,军品毛利率稳居行业前列;
宏达电子:钽电容龙头,产能扩张叠加订单放量,业绩弹性显著。
2. 连接器:装备信息化血脉
中航光电:军用连接器市占率超50%,新能源车与数据中心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航天电器:航天领域市占率超60%,卫星载荷连接器需求爆发;
陕西华达:射频连接器技术领先,低轨卫星批量生产核心受益。
3. 芯片与系统:智能化核心载体
紫光国微:特种集成电路垄断性供应商,FPGA芯片反哺民用市场;
景嘉微:军用GPU/FPGA龙头,智能弹药图像处理需求激增;
思科瑞:军用芯片检测唯一上市平台,受益装备放量与可靠性升级。
4. 电源与配套:高壁垒细分赛道
新雷能:军用电源模块核心供应商,导弹、雷达配套占比超70%;
甘化科工:电源解决方案全链条覆盖,弹载电源系统独家突破;
苏试试验:装备环境试验龙头,军工电子检测业务毛利率超60%。
5. 前沿材料与系统集成
中简科技:碳纤维复材领军者,无人机与卫星结构件核心材料供应商;
国博电子:有源相控阵T/R芯片市占率第一,雷达与电子对抗系统放量;
成都华微:军用SoC芯片技术领先,弹载计算机国产替代主力。
五、投资策略:聚焦高弹性与技术护城河
军工电子兼具“科技成长”与“逆周期防御”属性,建议沿三大主线布局:
国产替代深化: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军品占比超70%的企业(如紫光国微、鸿远电子);
新域新质爆发:关注低轨卫星、智能弹药等增量市场龙头(如景嘉微、国博电子);
业绩确定性:把握订单饱满、毛利率持续改善的细分冠军(如中航光电、振华科技)。
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