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市场回顾】
2025年4月第2周5个交易日,市场估值受海外风险事件影响有所调整,日均成交额上升至16124亿元。各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调整。上证指数、沪深300和万得全A分别下跌3.11%、2.87%和4.31%。创业板指、中证500、中证1000和科创50指数分别回调6.73%、4.52%、5.50%和0.63%。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农林牧渔板块在种植业子板块的带动下上涨3.18%,市场预计关税提升后,部分产品价格或有所提升。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和食品饮料板块分别上涨1.19%、0.74%和0.20%,市场对内需政策预期进一步升温。受海外风险事件和市场风险偏好影响,计算机、机械、传媒、通讯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对偏弱,分别下跌5.97%、6.67%、6.88%、7.48%和7.76%。
【上周要闻】
4月9日,在“解放日”对等关税计划提出仅7天后,特朗普宣布暂停执行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对中、墨、加之外的全球其他国家加征10%的关税,对中国再加征125%的对等关税、即将今年以来累计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税率上调至145%。特朗普表示将与超过75个国家进行对等关税的谈判。然而,关税作为特朗普对外谈判的“万能杠杆”,以及特朗普本人的执政标签,此后大概率仍然会被频繁调整。不排除特朗普再度上调与美国谈判不利国家关税税率、或将加征关税作为威胁。此外,美国仍可能就特定行业232调查结果进一步加税,关税的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
目前在美国衰退概率边际回落,而美国对中国关税税率继续上升的情形下,比起此前美国对全球征税的情形,中国刺激内需的动力可能更强。由于2018-19年美国主要针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对受影响较大行业采取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等多项措施加以应对。因此,强内需是对外保持韧性和定力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大都可以被中国自身的内需所“吸收”,所以行业景气度的关键仍在于是否能有效将外需转化为内需。
往前看,美国与其他国家有关对等关税的谈判可能未必一帆风顺,美国关税仍有上升的可能。特朗普关税政策大概率将成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的催化剂,美元和美元资产相对其他资产估值溢价或将继续被压缩。而全球贸易体系割裂、安全成本上升,很有可能将继续推升美元外的避险资产及安全资产、如黄金的溢价。
3月中国CPI同比-0.1%,前值-0.7%,低于一致预期0%,环比较2月的-0.2%回落至-0.4%;PPI同比-2.5%,前值-2.2%,低于一致预期-2.1%,环比较2月的-0.1%回落至-0.4%。综合而言,3月CPI同比降幅季节性收窄、但持平于1-2月均值,食品价格仍对CPI形成约0.25个百分点的拖累,而与内需更为相关的核心CPI同比从1-2月均值0.3%回升至0.5%,或体现内需延续企稳态势。3月PPI同比降幅走阔至2.5%,环比降幅亦回落,主要受到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走弱的拖累,而部分供需结构改善的中下游行业价格呈现积极信号,比如娱乐用品、制鞋业、制药行业价格同比回升,新能源汽车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往前看,全球贸易后续仍面临萎缩的风险,亦可能对中国贸易及相关生产活动带来影响,关注后续贸易活动扰动对PPI及能源价格的影响。
后续跟踪:
1)地产、财政、消费数据、价格指数数据;
2)海外经济数据;
3)中美科技变化。
以上市场数据来源ifind。
#华尔街上调黄金目标价至3700美元# #消息面反复无常!反弹行情能否持续?# #原产地规则叠加采购倡议,芯片股大涨#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