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自2025年开年以来,由DeepSeek发布带来的科技革命催动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A股市场中科技相关板块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走强。然而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震荡叠加特朗普关税事件影响,科技板块遭遇较大调整,后市科技资产还有上行动力吗?

一、资金支持或更加充沛

发展科技已经是国家战略的一环,在《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指出,2025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科技领域的支出安排增长达到10%,支出规模达到3981.19亿元。财政资金将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与企业投入形成互补,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大动力。

同时,央行自3月以来多次提出“择机降准降息”,若此举实施,将有望为市场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1月22日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从2025年起,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权益资产,将为市场带来更多且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

在具体措施上,央行、证监会和发改委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将从融资的便利性上,为科技类企业营造更宽松、友好的资金环境。例如,在2025年两会期间推出的债券市场“科技板”,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3月6日,证监会还表示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这或将为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二、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具体到相关产业上,自2024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产业支持政策。

国家层面的主要有:

2025年3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加力,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深化央企“AI+”专项行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列为未来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释放政策红利。

2024年12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将开展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制定具身智能、量子产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政策。

地方政策与行动计划则包括《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5.2.28)、《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2024.12.11)、广东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广东省人民政府,2025.3.9)、《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5.3.3)、《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4.4.25)等等。

政策的重点集中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数字产业、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这些产业将享受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包括创新驱动、资金支持、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环境营造和区域协同等方面,这将为它们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技术突破与产业进展

当然除了政策的支持,能支撑中国科技行情上行的,必然也要落到技术的突破和企业业绩的兑现。

首先在技术层面,比较引人注目的有3月24日DeepSeek发布的模型更新——DeepSeek-V3-0324,在多项基准测试中成绩超越了Qwen2.5-72B和Llama-3.1-405B等其他开源模型(测试结果来自于DataLearnerAI的大模型官方评测排行榜,2025.3.25),而且从DeepSeek官方发布的《DeepSeek-V3/R1推理系统概览》得知,其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模型厂商的盈利模式已实现闭环。从行业需求方面来看,模型环节在成本降低、能力提升上均有较大空间,这有望促使下游应用AI的需求加快释放,进一步拓展市场向上的空间。从应用场景来讲,政务、金融以及医疗等行业能动性强、场景丰富,有希望率先达成商业化落地。

图一:DeepSeek-V3-0324模型在各大评测榜单的评分

数据来源:DataLearnerAI大模型对比评测工具。

总的来说,2025年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的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地方产业规划与企业技术突破形成共振。未来或会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如脑机接口、多模态交互)与场景化落地(如家庭服务、工业自动化),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降低产业链成本,推动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

虽然短期看关税事件可能导致资金转向内需相关主题,科技板块可能持续震荡,但随着国内政策的持续加码,科技板块仍有望吸引资金回流,投资者可以择机关注相关产业。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正式更名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使用「摩根资产管理」及「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作为对外品牌名称,与JPMorgan Chase & Co.集团及其全球联署公司旗下资产管理业务的品牌名称保持一致。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风险提示: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投资涉及风险,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过去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前请参阅销售文件所载详情,包括风险因素。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C(OTCFUND|014642)$ $摩根动力精选混合C(OTCFUND|013137)$ $摩根智慧互联股票C(OTCFUND|016919)$ #核聚变或迎招标高峰,产业链公司迎机遇#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