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靴子”落地已两周有余,此前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迅速回到了长期高性价比区域;而现在人们对基本面悲观预期的反映或基本到位,就像暴雨后的池塘,水面浮沫逐渐消散,市场情绪开始沉淀出理性。

根据券商统计,上周行业和主题ETF中,A股市场ETF交易热度最高的板块为科技及高端制造板块,日均交易额达99.93亿元;从资金流向观察,科技板块似乎仍然是相对容易凝聚市场共识的方向。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统计区间为2025年4月14日至2025年4月18日

这几个月来,科技板块像极了闯关游戏:一季度乘着AI东风连破新高,关税冲击又像突然刷出的“Boss战”,而现在科技板块似乎进入调整、震荡与分化的“副本”。

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下一个催化产业变革的技术奇点将诞生于何处,谁都无法精准预测。

基长觉得,当细分赛道进入“淘汰赛”阶段,押注单一方向的胜率可能正在降低。相较于押注特定赛道,通过覆盖面更广的指数进行布局或是更具普适性的策略。

其中,科创100与科创创业50两大指数各具特色,能形成有效互补。

而在投资指数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更进阶的选择,则是指数增强型基金——它不仅跟踪指数,还通过主动管理力争超越指数表现。想抓住科技主题投资机会的朋友,请接着往下看!

工具一:专精特新孵化器科创100指数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一键布局科创中盘股,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成长风格较为突出。

从行业分布看,这个指数更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电子核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工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权重合计超50%,凸显了其对创新驱动型企业的重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在成份股构成方面,科创100指数展现了良好的分散性,重仓股集中度较低,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仅为23.76%,有助于降低单一股票波动对整体指数的影响。

成份股的营收表现较强,平均营收达到30.16亿元,其中超过70%的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而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占比超过60%。

数据来源:Wind,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成份股过往营收、利润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工具二:科技航母聚集地科创创业50指数

科创创业50指数则不同,有人形容它是科技版的“茅指数”,买它等于一键包揽科技龙头。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汇聚了两个板块的精华,既有着科创50硬核科技的力量,又带着创业板的多元成长特性

科创创业50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前五大行业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和机械设备,合计权重超过94%,科技方向含量较高。与科创100指数类似,科创创业50指数同样覆盖了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此外,其重仓股分布也相对集中,前十大成份股占比为55%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以上信息仅为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者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投资须谨慎

成份股营收表现可谓强悍,平均营收达278.84亿,其中96%的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包含两家营收超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利润超10亿的公司占比为68%,盈利能力可观。

数据来源:Wind,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成份股过往营收、利润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对比一下两只指数

既然两只指数都是投资科技的利器,那是不是我二选一就可以了呢?基长认为投资不是单选题,科技赛道也需要“组合拳”。我们从两个维度来剖析一下这两只指数的互补性

首先,从市值分布来看科创创业50指数可谓是科技龙头聚集地,囊括了跨越两大板块的科技航母,市值超千亿的企业达到26%,平均市值为1127.22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千亿俱乐部;而科创100指数的市值则与其形成补充,主要集中在100至199亿的区间内,属于相对更“小而美”的硬科技集合。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此外,从指数过往表现来看,科创100指数呈现出高锐度、高弹性、高波动的特征,自基日以来科创板上涨的行情中,科创100指数的反弹力度均更为显著,不过其整体波动率也相对更大。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指数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须谨慎。科创100指数过去5个完整年度涨跌幅:-8.56%(2024年)、-12.53%(2023年)、-31.26%(2022年)、31.64%(2021年)、30.28%(2020年)。科创创业50指数过去5个完整年度涨跌幅:13.63%(2024年)、-18.83%(2023年)、-28.32%(2022年)、0.37%(2021年)、86.90%(2020年)

新玩法:指数增强基金

选择科技指数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工具更重要。科创100指数和科创创业50指数各有侧重,咱们不妨试试“指数升级版玩法”,通过指数增强基金,在跟踪硬科技主线的同时,还能借助量化模型捕捉超额收益,相当于给科技投资装上“双引擎”。

如果把投资比作一场考试,指数基金就像一位稳扎稳打的“标准生”,始终以复制指数表现为目标;而指数增强策略则像一位“优等生”,在紧跟教学大纲(也就是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解题方法(即引入量化模型、主观管理等),力争在每场考试中比标准答案多拿点分

指数增强策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目标:

第一步是打基础,用大部分仓位紧密跟踪指数成份股,确保投资组合与指数的行业分布、市值特征基本一致;

第二步是做优化,用量化模型挖掘估值更低、盈利更强或市场热度更高的个股,动态调整持仓。如同老师批改试卷时会重点关注易错题,基金经理也会通过AI算法持续扫描财务数据、资金流向等数百个指标,寻找能创造超额收益的“加分题”

市场表现看,这类策略在过去确实展现出较强生命力。在全市场成立满6个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中,成立以来相对业绩基准录得正超额的比例超八成(231/280)。而相对指数基金,2020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整体显著跑赢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0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指数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须谨慎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咱们的投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科技不仅是投资的对象,更是投资的方法

科创创业50指数与科创100指数双剑合璧,覆盖创新全生态,帮助我们洞见创新的广度、深度与锐度;而指数增强策略,则是将“看见”转化为“把握”的智慧工具。如果你想投资科技板块但拿不准该瞄准那个赛道,那么科创100、科创创业50指数这类覆盖更全面的指数是可以关注的标的;如果你已经选好了标的指数,那么不妨考虑指数升级版——指数增强基金$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SH588680)$$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03765)$$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03766)$

文章来源:牛基投资社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