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市场开启“震荡模式”,投资者的避险情绪持续升温,具备防御属性的债券资产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小编发现,公募债券基金的规模在近年来得到持续扩容,可以说不少个人投资者也在用实际行动 “投票”,逐步增加对债基的配置。
不过,相较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占比,个人投资者对债券基金的配置仍然偏“低调”。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配置偏好的差异呢?
个人债基持仓比例有所提升
但仍显“低调”
近年来,债券基金正在赢得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截至2024年末,全市场公募基金总份额达30.3万亿份,其中债券基金以9.5万亿份的规模位列第二,仅次于货币市场基金。与此同时,个人投资者的债基持仓占比已从2020年的7.18%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6.53%,四年间实现翻番增长,显示出普通投资者对债基配置价值的关注度在持续升温。
不过,整体上看,2024年个人投资者持有全市场53.63%的公募基金份额,但在债券基金中这一比例仅为16.53%,远低于混合型基金(85.8%)、股票型基金(52.21%)等权益类产品,同时也低于货币市场基金的72.15%。这不仅折个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中对债券类资产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同时意味着债券基金在个人投资者资产组合中的配置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债券型基金份额及个人
持仓占比情况(2020年VS 2024年)

数据来源:Wind,基于全市场公募基金2020年年报、全市场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进行统计,截至2024.12.3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同类型基金份额及个人
机构持仓占比情况(2024年)

数据来源:Wind,基于全市场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进行统计,截至2024.12.3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债基规模较大,且投资门槛相对不高,但为什么相对而言,个人投资者的持仓占比却偏低呢?小编琢磨着,可能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了解有限,投资决策或存在一定顾虑!
部分个人投资者对债券知识了解相对有限,即不熟悉债券的发行、定价和交易机制,也不是很了解债券基金的运作模式,容易导致在投资决策时存在一定顾虑。
2、收益预期偏差,忽视债基“小确幸”!
部分投资者相对更看好股票基金的高收益,而容易忽视债券型产品相对稳定的特点。尤其在较好的市场行情中,股票基金的涨幅往往更具吸引力,这使得这部分投资者也更倾向于投资于权益类基金。
3、风险认知错位,波动一来就 “破防”
部分投资者误认为债券型基金可以“保本”,不会亏损,所以一旦发现债基的净值也会出现波动时,就容易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
总之,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小伙伴更习惯于在追求高收益时去买权益类产品,在寻求低风险时就去买货币型基金,而兼具一定稳健性与一定收益弹性的债券类产品,反而却可能成为了资产配置中“被忽视的选项”。但是,往往这种忽视较有可能让我们错失资产配置中一块重要的“拼图”。
债券资产,投资组合中
“不可替代”的“角色”
当从组合构建的全局视角来审视时,我们会发现债券可能正是那个能让投资组合“稳得住、走得远”的角色,也或是力争实现长期投资目标、平滑净值波动、提升投资体验的“较优工具”。接下来,小编将从三个维度进行拆解,来聊聊为什么说债券资产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多元资产配置的“压舱石”
正如不同性格特质的成员在团队中通过分工协作实现效能最大化一样,各类资产因风险收益特征的差异,在投资组合中也天然承担着不同角色。从资产配置的专业视角来看,债券投资的核心价值或主要源于其三大属性:
01、生息资产
在债券发行人信用状况稳定、未发生违约的前提下,债券投资者可定期获得固定的票息收益。以持有票面金额1000元、年利率3%的债券为例,投资者每年可获得30元的票息收益,这一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构成了债券投资的基础收益,就如同工作中的“基本工资”,为大伙提供了可预期的收益来源。
02、波动相对较小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4月24日,中证全债、沪深300、Wind贵金属的近十年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25% 、21.80%、16.60%。正因为票息收入的存在,与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相比,债券资产的价格波动通常要更“温和”。这使得债券在投资组合中能够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从而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风险。
各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2015-2025)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5.4.25至2025.4.24;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3、与其他资产相关性较低
债券与股票、商品等资产类别间存在的低/负相关性,使其成为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的重要工具。机构实证研究表明,中债指数与美股、黄金、美债等低相关(相关系数0.00至0.12),与A股、港股、欧股、新兴市场主要指数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0.04至-0.13),与原油也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0.15)。这意味着,如果在组合中增加配置债券基金,有助于对冲风险,提升持有体验。【1】
近10年美债指数、中债指数
与其他资产指数的相关性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0.31;资料参考:方正证券《海外债券基金特征标签体系及适用投资策略》,2024.12.11;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二、长期投资的 “陪伴搭子”
不少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债券资产因预期收益相对有限,可能会“稀释”持仓账户的整体回报。但事实上,基于“票息收入”、“相对低波动”、“与其他资产低相关”等特征,组合中如果能适当搭配债券,反而可能有利于实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最大化。
以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其长期业绩清晰展现了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
从风险控制维度看
近15年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最大回撤达48.47%,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仅为8.26%,相对股票型基金的整体回撤率明显降低。
从收益回报维度看
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在严格控制回撤的同时,近15年来实现了107.75%的长期回报,超越了同期沪深300指数的长期表现(18.63% )。
近15年风险收益指标对比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0.4.25至2025.4.24;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债券资产的这种特性,为长期复利积累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成为实现长期投资目标的“较优搭档”之一。所以,无论是筹备10年后的子女教育金,还是规划N年后的养老金,债券资产或都能在投资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此,伙伴们在配置这些长期资金时,或可将债券资产作为核心配置之一,通过“收益再投资”机制,充分利用“复利效应”进行持续积累,从而助力各类长期目标的实现。
三、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小编认为,债券资产真正的核心魅力,可能在于它并非是“功能单一”的投资工具。对于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期限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债券基金大概率能满足其特定的投资需求,比如
稳健型投资者
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纯债类基金,以争取获得稳定的收益。当我们复盘过去10年的表现时,可以发现,纯债债基指数每年业绩均为正收益。
纯债债基指数年年正收益(2015-2024年)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5.1.1至2024.12.31;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短期资金管理者
针对3-12个月的短期闲置资金,短期债券基金可以提供较好的流动性和一定的收益。短债基金的底层债券的久期较短,虽然整体收益率或低于长债基金,但胜在波动相对也较低。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5.4.25至2025.4.24;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积极型投资者
而对于积极型投资者,债券资产也并非只是“配角”,可能会是风险缓冲的“好帮手”。
一方面,债券的固定收益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跌性。在市场震荡中,债券价格通常比股票更稳定,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回报,力争减少组合净值出现大幅回撤。
另一方面,当股市遭遇大幅调整时,投资者往往会去寻求避险资产。债券由于其相对安全性,通常会成为资金流入的对象,此阶段其价格可能会上涨,从而对冲股票资产的损失。
2025年,重新审视
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和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结合当前形势以及债券资产的独特性,小编认为,当前或已进入债券配置的阶段性窗口,个人投资者在构建多元投资组合时,不妨重新审视债券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
1、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这为债券市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在经济复苏前期,企业盈利尚未明显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债券作为较为稳健的投资品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确定的收益。【2】
2、宽松货币政策延续
央行表示,2025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仍有下行空间【3】。从央行表述来看,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的基调,这有望进一步为债券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3、市场波动中的防御需求
2025年,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股票、商品等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债券资产的防御性价值或进一步凸显。
但小编也需要提醒,虽然整体看,债券基金的整体表现相对较为稳定,但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不会回撤或出现亏损。受市场利率波动、宏观经济变化、持有一定比例风险资产等多多种因素的影响,债券基金的净值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不过,伙伴们可以考虑通过长期持有债券型产品,力争降低短期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小结:“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有句投资箴言,“哪怕是再极端的投资者,股市表现再好,也应至少持有25%的债券或固收类资产”。这一穿越市场周期的智慧,至今仍是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准则之一。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管理者,基于对 “风险分散” 和 “收益确定性” 的双重追求,长期以来对债券类资产的配置都较为重视。所以当前,大伙儿也不妨重新审视债券投资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合理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吧!
【1】Wind,截至2024.10.31;方正证券《海外债券基金特征标签体系及适用投资策略》,2024.12.11;指数行情走势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央广网《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要来了 债市降准博弈持续》,2025.4.18;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证券市场周刊《债券收益率大幅波动后何去何从》,2025.4.18;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本内容版权归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仅供参考。未获得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修改。本内容基于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及其研究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类别的投资建议,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不承担投资者因使用本内容而产生的任何责任。风险提示:任何投资都是与风险相关联的,越高的预期收益也意味着越高的投资风险。请您在投资任何金融产品之前,务必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对自身的资产做一定的合理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