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场人气王要属AI、人形机器人板块了,昨日,板块再次强势拉升,表现亮眼,ETF资金持续涌入。

具体来看,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上涨1.53%。近5日资金净流入达5.2亿元,资金面显示市场信心强劲 。(数据来源:wind,数据日期:2025.04.29)


近期人形机器人动态: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加速

1.技术迭代与量产进展

全球头部企业试生产启动:近期多家国际巨头宣布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落地,部分厂商计划年内启动量产,目标产能规模达数万台,并明确中长期产能扩张路线。

国内厂商订单放量:多家本土企业披露人形机器人订单进展,涉及工业制造、服务等领域,部分产品单价已降至10万元以下,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技术验证突破:近期国际赛事中,人形机器人完成半程马拉松等高难度任务,但续航、稳定性等痛点仍待解决,倒逼产业链加速技术升级。

2.政策与行业活动推动

顶层设计加码:工信部提出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创新,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研发和产业化。

行业生态大会密集召开:4月以来,多场人形机器人主题峰会落地,聚焦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解决方案,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进一步深化。


上涨原因:政策、技术、资金三重共振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家级“机器人+”战略与地方补贴形成合力,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场景落地,市场对政策支持力度预期持续强化。

技术量产临界点临近: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AI算法迭代及供应链成熟,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

资金布局产业趋势:有机构测算,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达数千亿元,中国凭借新能源车产业链协同优势(零部件复用率超60%),有望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吸引长期资金提前配置。


未来展望:量产落地,开启万亿赛道

从短期催化来看,头部企业量产进度、行业展会技术展示及政策细则落地或持续提振板块热度。

从中长期逻辑来看,场景扩展驱动需求爆发:从工业制造向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特种作业等场景延伸,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代通用智能终端。

产业链受益环节明确:核心零部件(精密传动、传感器、仿生关节)及系统集成商将优先享受行业红利,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最后,需要同时警惕技术成熟度不及预期、成本下探速度放缓、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影响产业化节奏。另外也许注意短期估值透支风险。行业长期发展需持续跟踪技术突破、成本曲线及场景落地进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