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对等关税”扰动下,沪深300指数正凭借着“高股息、低估值、高流动性、龙头效应”四大核心特征成为震荡市优选。但与此同时,沪深300作为大盘指数,指增产品要跑出超额收益的难度较大。面对市场有效性的挑战,沪深300指增基金如何破局?
本期“对话”栏目邀请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朱海东,为我们解码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的“守正创新”之道。


4月以来,“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A股市场在历经短期波动后渐趋回暖。站在当下,如何看待A股的风险和机遇?
朱海东 :2025年4月以来,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A股在短期回调后逐步回升。这一过程中,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资金从高弹性资产转向防御性较好的高现金流、高股息板块。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中央将继续推出增量政策,本周三已经定调降准降息,扩内需等稳增长政策也或将出台,以缓解关税对出口的冲击,同时核心资产也有望受益于长期资金的承接。
在当前仍存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沪深300成分股的高盈利质量和稳定分红能力或能够提供一定的防御作用,同时该指数涵盖消费、金融、科技等核心行业龙头,兼具周期与成长属性,有望受益于经济结构转型和政策红利。
据万得数据,4月30日沪深300股息率突破3.6%,位居近十年100%分位水平,这意味着当前该指数的股息率创下了近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其成分股展示出较强的盈利韧性,作为核心资产防御价值有望凸显。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4.30,我国股市运作时间较短,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承诺和保证。

市场上的指数那么多,资金为何偏爱沪深300指数?当前沪深300指数的投资价值几何?
朱海东 :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的300只股票组成,覆盖了A股约60%的市值,能较好地反映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堪称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因其广泛的市场覆盖和代表性而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青睐。
当前A股正处于“政策底”向“市场底”的过渡阶段,短期波动中孕育着结构性机会。沪深300指数估值也已处于较低水平,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同时叠加全球利率下行,凭借“高股息、低估值、高流动性、龙头效应”四大核心特征,沪深300指数成为资金长期布局的核心选择之一,吸引大量外资和险资等长期资金流入。随着后续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我们认为,沪深300指数已成为平衡风险收益比的核心配置工具,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修复的双击行情。

沪深300指数向来被认为是指数增强基金的“hard模式”,为什么跑赢沪深300指数这么难?
朱海东 :沪深300指增获取超额收益越来越难逐渐成为常态,其本质是A股有效性的逐渐提升:
首先,沪深300指数覆盖A股核心资产,成分股以大盘蓝筹为主,这些龙头公司长期被机构深度研究,信息不对称空间被大幅压缩,定价效率显著优于中小盘股。
其次,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占比稳定,导致投资策略趋同,沪深300指增基金数量较多、竞争激烈,传统多因子模型(如质量、估值)拥挤度上升,成分股的有效选股因子低于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超额收益挖掘空间相对有限。
再者,大量外资持仓集中于沪深300龙头股,其流动性容易受到全球市场扰动影响(如美联储政策、关税冲击),加剧指数波动。
最后,由于指数增强基金须将80%仓位投向指数成分股,许多基金将剩余20%仓位投向中小盘股以追求更高Beta收益,但2024年小微盘股大幅回撤导致此类策略效果不及预期。
我们认为,在沪深300指数领域进行大胆的策略创新可能反而会对超额收益的获取起负向影响,因此需在坚守传统多因子模型的前提下深耕细作,谨慎评估创新策略的风险收益比,先立后破、不立不破。

您管理的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是如何在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增强效果的,跑出超额的秘诀是什么?
朱海东 :正如之前提到的,沪深300指数向来被认为是指数增强基金的“hard模式”,在传统多因子模型外创新策略具有一定风险,而在传统多因子模型内挖掘有效因子难度也颇高,短期内挖出大量有效因子极难,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因此长期积累的Alpha因子正是我们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的支撑。
除此之外,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内进行频繁风格轮动、行业轮动也难以保证理想的胜率。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内不对行业、风格进行押注才是更优解,即纯粹依靠多因子的Alpha反而更加有望跑出较为理想的超额收益。
具体策略方面,我们在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础上,将基本面视角与量化方法结合,构建跟踪指数的投资组合,动态调整Alpha因子以获取超额收益。因子选择上,会更侧重于基本面因子与分析师预期因子,不断精益求精捕捉市场有效性的暂时缺失之处,并高度重视量价因子,最大限度地消化最新的市场量价信息。此外,我们不拘泥于指数成分股中的个股,而在全市场内优选个股力求增强收益。
对于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我们“守正”大于“创新”,跑出超额收益的秘诀正是在于耐住寂寞“守正”,在传统的高度成熟的多因子框架内进行不动摇根基的“创新”。

相比沪深300ETF,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的优势是什么?适合哪些投资者投资?
朱海东 :与被动跟踪指数不同,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力求在跟踪误差可控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相比于ETF,指数增强在于具备主动选股、具有超额收益潜力、策略更加灵活的优势。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通过多因子量化模型(如质量、估值、动量等因子)在指数成分股内优选个股,并动态调整权重,挖掘未被市场充分定价的细分机会(如现金流改善、盈利预期上修等)实现超额收益;同时在20%的成分股外仓位进行灵活配置、策略优化,虽然波动略高于ETF,但我们力求通过策略降低尾部风险。
综合来看,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或适合以下投资者:一是以沪深300为底仓,同时希望通过主动管理提升长期收益的底仓优化型投资者;二是愿意承担略高波动以获取超额收益的中长期收益进取型投资者。


数据来源:Wind,沪深300股息率及指数点位数据截至2025.04.30,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对未来表现构成任何保证,指数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任何承诺和保证。财通沪深300指数增强为混合型基金,风险等级为R3等级,其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判断不对未来市场表现构成任何保证,投资策略不代表基金真实持仓情况,具体投资策略运作,以产品定期报告为准。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文中提及行业、板块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文中市场判断不对未来市场表现构成任何保证,历史情况仅供参考。文中基础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经理朱海东履历:复旦大学基础数学硕士。历任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研究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经理。2019年6月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总经理助理(主持工作),现任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郭欣履历:上海财经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历任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上海翼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量化研究员。2017年11月加入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量化投资部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现任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