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机器人板块迎来一波强势反弹,相关指数单日上涨2%,成为市场焦点。这一行情反转的背后,与知名投资人朱啸虎近期的投资动态相关——此前高调宣称“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他,转身又投资机器人企业,引发市场热议。这场资本风向的“反转”,究竟是短期博弈,还是行业长期价值的重新确认?

热点事件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此前因公开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并退出多家相关企业而成为行业“空头代表”。然而,5月16日,其所在的创投公司却以领投方身份参与某机器人企业的Pre-A轮融资,这一动作被视为“空翻多”的转折点。尽管其本人并未直接解释这一转变,但这一反转不仅引发行业对机器人赛道分化的讨论,也让投资者重新审视机器人产业的多元价值。


当日行情

受事件催化,5月16日机器人板块整体走强,中证机器人指数单日上涨2%,多只相关ETF成交活跃,资金净流入显著。尽管此前板块因短期过热出现回调,但近期政策支持(如多地景区引入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突破(如科技巨头合作推进具身智能)以及大厂订单爆满等利好,持续提振市场信心。


后市观点

1.细分赛道价值凸显

机器人行业的投资逻辑变化:从“人形机器人概念炒作”转向“场景落地能力优先”。水下机器人、工业巡检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因需求明确、商业化路径清晰,成为资本新宠。而人形机器人虽长期空间广阔,但需突破成本高、场景模糊等瓶颈,未来或将经历“淘汰赛”。

2.大厂与政策双轮驱动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如传感器、灵巧手)到整机研发,技术迭代速度持续加快。同时,政策层面将机器人纳入“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之一,多地政府通过补贴、场景开放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为行业注入确定性。

3.长期潜力与风险提示

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元,中国有望占据半壁江山。然而,技术迭代风险、估值泡沫等问题仍需警惕。投资者可以关注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场景落地验证的企业,避免盲目追逐概念。


知名投资人的“反转”操作,既是资本对机器人赛道分化的现实回应,也折行业从“狂热”迈向“理性”的必经之路。短期看,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或将主导行情;长期而言,机器人作为AI具身化的核心载体,仍是颠覆传统生产力的关键赛道。该领域的投资机会依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点击查看详细>>

#人民日报:加快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炒股日记##强势机会#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C(OTCFUND|014939)$$同泰竞争优势混合C(OTCFUND|008998)$$同泰数字经济股票C(OTCFUND|012697)$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具体建议,本公司不对使用本资料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若相关内容转载自第三方的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同泰基金的立场,本公司力求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本资料内容的时效截至发布之日,不保证相关信息或观点不发生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