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尖端科技公司的爆发点燃市场投资热情,推动中国科技资产表现活跃。经历了短期热涨,科技板块似乎进入调整、震荡与分化阶段,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下一个引领产业变革的技术奇点将诞生于何处?
基长觉得,当细分赛道进入“淘汰赛”阶段,押注单一方向的胜率可能正在降低。相较于押注特定赛道,通过覆盖面更广的指数进行布局或是更具普适性的策略。其中,科创100与科创创业50两大指数各具特色,能形成有效互补。而在投资指数的基础上,还有一个更进阶的选择,则是指数增强型基金——它不仅跟踪指数,还通过主动管理力争超越指数表现。$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SH588680)$$双创50ETF增强(SH588320)$
想抓住科技主题投资机会的朋友,请接着往下看!
工具一:专精特新孵化器科创100指数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一键布局科创中盘股,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成长风格较为突出。从行业分布看,这个指数更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电子核心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工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权重合计超50%,凸显了其对创新驱动型企业的重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在成份股构成方面,科创100指数展现了良好的分散性,重仓股集中度较低,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仅为23.76%,有助于降低单一股票波动对整体指数的影响。成份股的营收表现较强,平均营收达到30.16亿元,其中超过70%的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而利润超过1亿元的公司占比超过60%。

数据来源:Wind,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成份股过往营收、利润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工具二:科技航母聚集地科创创业50指数
科创创业50指数则不同,有人形容它是科技版的“茅指数”,买它等于一键包揽科技龙头。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汇聚了两个板块的精华,既有着科创50硬核科技的力量,又带着创业板的多元成长特性。
科创创业50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前五大行业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和机械设备,合计权重超过94%,科技方向含量较高。与科创100类似,科创创业50指数同样覆盖了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
此外,其重仓股分布也相对集中,前十大成份股占比为55%。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以上信息仅为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介绍,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者收益的保证。指数公司后续可能对指数编制方案进行调整,指数成份股的构成和权重可能会动态变化,投资须谨慎
成份股营收表现可谓强悍,平均营收达278.84亿元,其中96%的公司营收超过10亿元,包含两家营收超千亿级别的龙头企业;利润超10亿的公司占比为68%,盈利能力可观。

数据来源:Wind,专精特新企业占比数据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指数成份股过往营收、利润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对比一下两只指数
既然两只指数都是投资科技的利器,那是不是我二选一就可以了呢?基长认为投资不是单选题,科技赛道也需要“组合拳”。我们从两个维度来剖析一下这两只指数的互补性。
首先,从市值分布来看科创创业50指数可谓是科技龙头聚集地,囊括了跨越两大板块的科技航母,市值超千亿的企业达到26%,平均市值为1127.22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千亿俱乐部;而科创100指数的市值则与其形成补充,主要集中在100至199亿的区间内,属于相对更“小而美”的硬科技集合。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3月31日,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不预示未来,基金投资须谨慎
此外,从指数过往表现来看,科创100指数呈现出高锐度、高弹性、高波动的特征,自基日以来科创板上涨的行情中,科创100指数的反弹力度均更为显著,不过其整体波动率也相对更大。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指数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须谨慎。科创100指数过去5个完整年度涨跌幅:-8.56%(2024年)、-12.53%(2023年)、-31.26%(2022年)、31.64%(2021年)、30.28%(2020年)。科创创业50指数过去5个完整年度涨跌幅:13.63%(2024年)、-18.83%(2023年)、-28.32%(2022年)、0.37%(2021年)、86.90%(2020年)
新玩法:指数增强基金
选择科技指数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工具更重要。科创100指数和科创创业50指数各有侧重,咱们不妨试试“指数升级版玩法”,通过指数增强基金,在跟踪硬科技主线的同时,还力争借助量化模型捕捉超额收益,相当于给科技投资装上“双引擎”。
如果把投资比作一场考试,指数基金就像一位稳扎稳打的“标准生”,始终以复制指数表现为目标;而指数增强策略则像一位力求上进的学生,在紧跟教学大纲(也就是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解题方法(即引入量化模型、主观管理等),力争在每场考试中比标准答案多拿点分。
指数增强策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目标:第一步是打基础,用大部分仓位紧密跟踪指数成份股,确保投资组合与指数的行业分布、市值特征基本一致;第二步是做优化,用量化模型挖掘估值更低、盈利更强或市场热度更高的个股,动态调整持仓。如同老师批改试卷时会重点关注易错题,基金经理也会通过AI算法持续扫描财务数据、资金流向等数百个指标,寻找能创造超额收益的“加分题”。
市场表现看,这类策略在过去确实展现出较强生命力。在全市场成立满6个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中,成立以来相对业绩基准录得正超额的比例超八成(231/280)。而相对指数基金,2020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整体显著跑赢。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0年3月31日至2025年3月31日,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指数未来走势,基金投资须谨慎
如果聚焦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双创50ETF增强(588320)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两只基金不仅近六个月涨幅可观,相对指数确实也具备超额能力。在对指数进行有效跟踪的基础上,通过量化多因子体系选股及基本面分析等方式,过去六个月实现了超越追踪指数的收益。科创100ETF增强指数基金(588680)近六个月涨幅为64.67%,成立以来相对科创100指数超额为11%;双创50ETF增强(588320)近六个月涨幅为43.19%,相对科创创业50指数超额为2.17%。

科技浪潮奔涌向前,咱们的投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迭代。科创创业50指数与科创100指数双剑合璧,覆盖创新全生态,帮助我们洞见创新的广度、深度与锐度;而指数增强策略,则是将“看见”力争转化为“把握”的智慧工具。广发量化阿尔法战队,深耕量化超10年,自主研发因子超2600个,穿越牛熊周期,历经市场考验,力求以扎实的量化功底与深厚的科技赛道洞察,为大家打造打开未来投资之门的钥匙——在这里,科技不仅是投资的对象,更是投资的方法。如果你想投资科技板块但拿不准该瞄准那个赛道,那么科创100指数、科创创业50指数这类覆盖更全面的指数是可以关注的标的;如果你已经选好了标的指数,那么不妨考虑指数升级版——指数增强型基金。
备注1:业绩数据来源于广发基金,已经托管行复核,指数涨跌幅来自wind,数据截至2025年3月20日
备注2:广发中证科创创业50增强策略ETF的成立日期为2022年12月28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收益率,过往业绩(业绩比较基准):2023:-21.05%(-18.83%);2024:14.73%(13.63%),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广发上证科创板100增强策略ETF的成立日期为2024年6月27日,业绩比较基准为:上证科创板100指数收益率,过往业绩(业绩比较基准):2024年6月27日至2024年12月31日:26.82%(18.59%),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前,需充分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性,并承担基金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上述基金由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前请认真阅读上述基金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本基金详情及风险特征。上述基金为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风险评级结果为准,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