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又一波“降息潮”来袭。央行宣布下调政策利率,不少地方的中小银行也开始下调存款利率。
这也意味着,存款的“钱生钱” 能力在慢慢变弱。手头的活钱该往哪儿放,可能会成为不少人的大难题。
存款利率全面迈向“1时代”
其实,从前两年国有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来,“降息潮”就已经悄悄开始了。从几大国有大行的官网数据来看,经过几次利率下调后,目前定期存款利率都已跌破2%。

很多商业银行也在下调利率,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多在10到50个基点之间;曾经作为揽储主力的村镇银行、民营银行,也在近期加入了“降息”的队伍。
存款利率为何下调?
这轮存款利率为啥又下调了呢?其实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特别是这次不少中小银行也跟着调,或许既是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银行为了稳住自身经营做出的调整。
· 政策导向与市场预期共振
这几年,央行一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说白了就是让存款和贷款利率更贴近市场情况。而存款利率通常参考两个指标:一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二是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因此,存款利率可能会和LPR一起手牵手往下走。
而且今年年初,央行就已经多次提到“择机降息降准”,5月更是“降息+降准”组合拳同时出手。因此,此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其实也契合了宏观政策与市场预期。
· 银行净息差压力大
另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因为银行“净息差”太小。所谓净息差,就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占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净息差越高,通常指银行收益能力越强。
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
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的历史低位。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也难逃息差压力,从2022年一季度的1.98%降至1.44%。

因此,在贷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稳定银行的净息差,从而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其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利率越来越低,活钱还能怎么投?
从政策上看,现在整体环境较为宽松,LPR等关键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调。
如果政策利率下调,银行为了维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可能会继续压低资金成本,也就是说,仍可能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尤其是长期限的高息存款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少。
面对这种情况,仅靠把钱存银行来获取收益或许较为单薄,一些既能灵活存取、又能争取多一点收益的“活钱理财”方式,值得纳入“存款搬家”的考虑范围。
这几年,货币增强类产品由于既能保持较高的资金流动性,又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收益,慢慢成为很多投资者提升活钱投资体验的新宠。
我们国富弈投顾的投顾策略中就包括这类货币增强策略,通过均衡配置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能在保持较小波动和追求正收益的同时,争取比货基高一些的收益。就像奶茶加奶盖,既能解渴,也能尝到更多甜头。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点击此处文字了解详情→货币增强组合
总而言之,当前的存款“降息潮”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利率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不妨转变被动储蓄思路,关注更多活钱理财方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投资随笔##市场震荡下,如何寻找“稳稳的幸福”?#
$国富日日收益货币A(OTCFUND|000203)$$国富安享货币A(OTCFUND|019138)$
风险揭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顾组合策略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基金投顾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投资者参与投资前,应认真阅读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务规则、风险揭示书、基金投顾组合策略说明书等文件,在全面了解基金投顾组合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运作特点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基金投顾组合策略,谨慎作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并知悉:(1)因转入转出时间不同、相关基金交易限制、基金交易费用、组合调仓等原因,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投顾组合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所对应的标准组合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并由此可能导致业绩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 (2)基金投顾组合策略所投资的基金产品中可能包含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或其关联方管理、托管或销售的产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