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全球股市进入震荡节奏,避险情绪升温,有一类老朋友重新回到债基“收蛋人”的视野,那就是“固收+”。一季度,公募“固收+”基金规模增长了1330多亿,在众多基金类型中脱颖而出。“固收+”的发展缘何复苏?未来是否仍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固收+基金包括Wind二级投资分类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

“固收+”的发展脉络:跌宕中成长

“固收+”基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既沐浴过市场的聚光灯,也跋涉过震荡的裂谷,事情还要从2019年说起:

应运而生(2019年)丨截至2019年末,规模8493亿元

利率下行周期叠加资管新规落地,传统理财市场迎来转型窗口。以债券为底仓、适度配置权益的“固收+”策略填补了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快速崛起(2020-2021年)丨截至2021年末,规模24656亿元

恰逢A股强市,“固收+”的进攻性超出预期,不少投资者涌入其中,将短期高收益线性外推,“固收+”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

明显震荡(2022-2023年)丨截至2023年末,规模18561亿元

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部分产品因权益敞口暴露经历明显调整,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  

监管纠偏(2022年8月):监管明确“固收+”产品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范围,划定策略红线,行业加速清理风格偏离产品。  

理性回归(2024年以来)丨截至2025年一季末,规模18157亿元

经历周期考验后,多数产品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力争实现收益目标,客户需求导向,策略分化加速,产品从规模扩张迈入风险收益比优化阶段。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固收+基金包括Wind二级投资分类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

“固收+”的业绩表现:是否符合大众期待?

1、和股债大类资产相比

过去十年间,“固收+”基金的整体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居于股债资产之间。在2014、2019、2020年等A股强市中,“固收+”相对债券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而在2021年以来的震荡市场中,“固收+”则相对股票的风险控制更优。

2、和其他主流基金类型相比

如果按照权益占比的不同将市场主流基金类型指数的风险与收益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发现“固收+”指数处于中间分位,较好地找到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以多债少股的搭配来兼顾较低的波动和更高的性价比,致力于发挥“1+1>2”的效果。

“固收+”的投资时机:为何当下值得重点关注?

1、利率中枢持续下探,纯债策略收益空间收窄

尽管债券资产波动性较低,但近十年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由3.5%水平下调至1.7%以下。在利率长期走低背景下,单一债券配置策略或难以满足投资者对收益目标的追求。

2、宏观不确定性加剧,多元配置彰显必要性

地缘政治博弈升级、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债务风险显性化等黑天鹅事件频发,加剧了资产价格波动。历史经验表明,通过动态平衡权益与固收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望平抑组合波动,争取长期稳健增值。

3、权益市场暖流涌动,战略配置窗口显现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提振市场信心,DeepSeek大模型引领AI产业新浪潮,现象级影视作品激活文娱消费,国新办系列政策释放积极信号。随着市场情绪回暖,适度配置权益资产有望为组合收益提供弹性空间。

数据来源:Wind,2015.4.1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为3.59%;2025.3.31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为1.64%;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固收+”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1、信任重塑催生需求升级

2022年 “固收+”的震荡调整客观上加速了投资者教育进程。当前投资者不再盲目追求“高收益神话”,转而关注收益的稳定性和策略透明度。这一变化与资管新规下净值化转型趋势深度契合,为机构提供了重构产品体系的契机。

2、精准适配创造策略价值

随着“固收+”细分策略扩容(高、中、低波策略、采用红利因子/自由现金流/宽基指数作为增强部分等等),产品供给看似同质,实则暗藏差异化机遇。关键在于建立客户画像与产品策略的精准匹配,通过策略分层和动态优化实现真正的定制化服务。

3、制度设计与服务赋能双轮驱动

“固收+”的投资者多以原银行理财客户为主,习惯中短持有期,与权益资产收益兑现的长周期特性形成资金期限错配风险,通过两类路径或许可以逐步破局:一是产品端创新,如设置阶梯式锁定期搭配定期分红机制,缓解申赎冲击;二是服务端升级,比如借助智能投顾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再平衡建议,引导科学的投资行为。

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固收+”基金不断成长蜕变,如今已精准锚定客户需求,逐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对于风险偏好不高,却又不想与股市潜在收益擦肩而过的投资者而言,“固收+”基金无疑是理想之选。大家可依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挑选契合自己的优质“固收+”基金,并通过长期投资力争让资产实现稳健增值,从容应对多变的金融市场。


风险提示:

尊敬的投资者: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五、本基金由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yhfund.com.cn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