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港股互联网板块,正经历一场由资金、技术与估值共振驱动的深刻变革。南向资金以历史性速度涌入,AI技术突破重构产业逻辑,叠加估值洼地的修复动能,共同编织出一幅“新科技+新消费”双轮驱动的投资图景。本文将从资金流向、产业动能、估值重塑三大维度,剖析当下港股互联网行业的投资价值。

一、资金洪流:南向定价权崛起与汇率信号共振

2025年南向资金以“史诗级”速度加仓港股,截至4月已累计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最快纪录。与2020年“短暂脉冲”不同,本轮资金呈现出“高位不惧、低位抢筹”的韧性:2月、3月单月分别流入1528亿、1603亿港元,4月关税扰动下逆势净流入1667亿港元,单日356亿港元的天量更刷新历史峰值。

结构性偏好上,非必须消费业(流入1858亿港元)与资讯科技业(流入1272亿港元)成核心阵地。南向资金对A股稀缺的互联网平台(如腾讯、阿里)及硬科技龙头(如中芯国际)的追逐,折对国产AI价值重估的坚定信心。

近期港币表现强势,汇率信号进一步佐证资金动能。5月初港币汇率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为近五年首次。上一次港币汇率触及7.75需追溯到2020年4月21日,持续到10月28日,期间香港金管局累计卖出港币3835亿元,南向资金净流入2830亿港元,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70%。此次汇率强势或预示港股新一轮“资金牛”的启动。

二、产业革命:AI竞赛与资本开支加码,重构增长逻辑

技术突破催化估值体系迁移。DeepSeek大模型的全面开源,标志着中国AI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腾讯、阿里等巨头加速AI商业化落地:阿里“万相2.1”视频生成模型登顶VBench榜单,腾讯AIoT生态获外资重估。技术壁垒取代流量红利,成为估值核心锚点。

资本开支狂飙印证产业爆发期。2024年一季度至四季度,阿里、腾讯资本开支同比激增258%、124%,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资本开支的预期上,阿里、腾讯分别上调到1300亿/年、1000亿/年。百度将AI列为最高战略优先级,均在强调AI对自己核心业务的赋能。

AI竞赛加码有望更好匹配需求增长、加速应用落地。DeepSeek的出现极大提升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算力需求,云厂商资本开支主要投向自用及外供的计算资源,其增长能够反映产业现阶段对AI算力的需求预期。目前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资本开支占收入比重仍低于海外巨头,AI算力投入规模的提升也有望为技术追赶提供基础。

三、价值重估:股东回报提振信心,低估值锚定安全边际

2024年港股回购规模达2658亿港元,2025年腾讯、阿里等延续高回购节奏,截至5月16日回购金额已达约617亿港元。港股龙头企业中,汇丰控股这样的老牌港股一直有着比较深厚的股东回报文化,而以腾讯、美团、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股东回报的力度,未来股东回报的提升或将成为港股估值提升的核心动能之一。

南向定价权提升,无风险利率锚或将转变。过去港股由外资主导,因此无风险利率基本采用美债利率,或是美债为主、中债为辅的加权利率。2024年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在港股的持股占比和交易占比不断提升。未来港股估值锚或将逐步与国内接轨,国内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这一转变有望为港股打开价值重估的广阔空间。

此外,互联网平台企业从广义上的“消费股”向真正的科技股转变,估值中枢有望上移。随着AI商业化落地加速,互联网平台企业未来收入中AI相关业务占比有望逐渐提升,市场对企业属性的定位逐渐向科技成长股转变。

纵向来看,目前港股估值修复到关税冲击前的水平,处在历史较低位置: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PE(TTM)18.87倍,PB(LF)2.91倍,分别位于近10年4.77%、28.49%分位。从市盈率历史分位来看,港股估值水平低于美股,与英、德等发达欧洲持平。中美科技股估值差在DeepSeek催化下加速收敛,港股在成长性上优于欧洲、日本等发达市场,当前估值差距尚未充分反映成长空间。

综上所述,当前港股互联网行业正站在“资金-技术-估值”三重驱动的历史节点。指数点位、情绪和估值均已回升至对等关税之前的水平,关税交易、风险偏好修复行情接近尾声,配置上可适度积极,把握“新科技+新消费”的交汇机遇。


【相关ETF】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支持T+0交易,标的指数聚集互联网平台经济,涵盖了腾讯、阿里、美团、快手、百度、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巨头权重占比90%,前五大成分股占比超60%,锐度高,指数DeepSeek含量86%,是投资者布局AI+互联网核心资产的好工具。(联接A类:013171;联接C类:013172)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QDII)A(OTCFUND|013171)$

$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QDII)C(OTCFUND|013172)$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1.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上述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上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上述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上述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上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上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上述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上述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上述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上述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上述ETF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9.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提及的个股不构成个股推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