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SCO已于5月30日在芝加哥启幕。ASCO是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学术影响力最高的会议,每年都有诸多最前沿的数据与成果发布。在本次会议上,共有73项国内研究以口头报告形式亮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我国研究入选,见证了国产创新药的崛起,也为以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为代表的港股创新药带来了新的热点。

图1:ASCO国内药企多项研究成果取得世界领先的突破


具体来看,国产创新药的声音远超大家想象,有突破耐药、填补空白的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治,也有中国生物制药的贝莫苏拜单抗,都是当下对抗肺癌的最前沿科技突破,可见我国国内的创新药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世界领先的地步。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本届ASCO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口头报告数量达73项,创历史新高。随着头部创新药企已经开始批量进入扭亏为盈的新发展阶段,中生代Biotech旗下优质资产迎来BD浪潮开始密集出海,传统药企走出集采阴影、创新药业务进入兑现期迎来估值重估,中国创新药产业有望持续迎来高景气。


科技领衔,带来的还有出海竞争力的爆发,尽管全球关税政策波动频繁,但创新药板块凭借独特的出海模式展现强大韧性。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对美药品出口仅占医药出口总额的17.6%,且以低利润原料药为主,关税实际影响微弱。而BD模式作为服务合约不受商品关税影响,跨国药企多在美国设有生产基地,进一步规避关税风险。仅5月份就有至少6家药企官宣跨境BD合作,年初至今出海交易总额飙升至455亿美元,首付款达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刷新历史峰值。交易类型涵盖ADC、双抗等前沿技术,临床前项目占比超60%,从License-out单一模式向自建团队、NewCo、并购等多维出海战略进化。2024年License-out交易额达519亿美元,同比激增26%,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150万美元交易,启德医药与Biohaven的130亿美元合作,印证全球药企对中国研发的信心。


而对于国内而言,多层次支付体系正加速重构。医保谈判规则优化为创新药提供差异化定价空间,商业健康险若将保费占比从5%提升至20%,将释放近万亿元医疗增量市场,彻底打破“集采降价-企业承压”的恶性循环。近期国家药监局密集批准11款创新药上市,2款纳入优先审评,也为药企业绩增长注入强心剂。


在业绩逻辑上,港股创新药企目前也正集体跨越盈亏平衡点:信达生物2024年营收增长51.8%,首次盈利3.32亿元;三生制药净利润大增34.9%;中国生物制药净利润增长33.5%,创新药收入增速达21.9%3。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头部企业明确宣布将在2025年实现全年盈利。

图2:医药生物行业估值水平走势


现在回过头来看,经历长达4年的深度调整,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泡沫已被充分挤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2021年高点回调超50%,当前市盈率仅23.98倍,处于近三年历史分位数的0.64%,底部特征显著。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配置处于低配状态,与行业基本面向好形成鲜明反差,增量资金入场空间巨大。面对创新药产业链的复杂格局,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 提供高效投资工具:指数覆盖核心资产:跟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等)占比71.45%,全面覆盖创新药研发、生产全产业链。投资者不妨多加关注$港股创新药50ETF(SH513780)$及其联接基金$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A(OTCFUND|023597)$$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联接C(OTCFUND|023598)$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前十大个股: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药明生物,康方生物,药石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再鼎医药,药明康德,三生制药 (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06/04)

港股创新药50ETF及其联接基金晨星风险评级为中高风险(R4),适合积极型、激进型投资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