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牛人计划#  

$赛力斯(SH601127)$  $比亚迪(SZ002594)$  $江淮汽车(SH600418)$  

大家好,今天这篇文章是扫地僧司马懿写的第1129篇文章。最近和司马好友们聊汽车圈,绕不开一个词——内卷。重庆汽车论坛上,大佬们集体“开炮”,把行业里的痛处扒了个底朝天。咱们今天就聊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有大佬们开出的破局药方,尤其要重点讲讲赛力斯这位“硬骨头”玩家的破局之道。

一、价格战打崩了行业利润

要说现在汽车圈最热闹的事,非价格战莫属。2024年降价的车型超过200款,2025年前4个月又有60款跟进,到了5月更夸张,一百多款车集体降价,最高降幅超过5万。司马算了算,现在行业利润已经被压到4%以下,有些车型甚至卖一辆亏一辆。

长安汽车的朱华荣在论坛上直摇头:“再这么打下去,供应链都要断了。”赛力斯的张兴海更是一针见血:“内卷式竞争正在让零部件供应商‘偷工减料’,电池缩水、钢材降级的事屡见不鲜。”他举了个例子,某品牌电池起火事件背后,就是供应链为压成本采用了劣质电芯。最直观的是消费端,司马好友里不少人都在说“再等等看”。数据显示,超30%的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毕竟今天买了车,明天可能就贬值几万,谁心里都不好受。

二、赛力斯的“反内卷”突围

在这场混战中,赛力斯的做法值得玩味。张兴海在论坛上亮出“三张底牌”:

1.7000人研发铁军:赛力斯组建了近7000人的整车研发团队,聚焦智能安全、高效动力平台和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2024年研发投入70.53亿元,同比暴涨58.91%,2025年预计突破100亿元。

2.智慧工厂护城河:位于重庆的智慧工厂实现100%关键工序自动化,AI在线检测系统能识别0.01毫米的焊接误差,确保每辆车的安全底线。

3.智驾体验攻坚战:2024年举办45场“问界智驾体验活动”,累计智驾里程超112万公里,76%的试驾用户从“怕开”变成“依赖开”。问界M9的智能泊车系统能精准识别狭窄车位,连15年驾龄的老司机都直呼“比人还会停”。

这种“技术+质量”的组合拳,让赛力斯在2024年交出42.68万辆的成绩单,同比增长182.84%,问界M9更以超20万辆的大定数据,稳坐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

三、质量安全成了牺牲品

价格战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质量安全。论坛上,大佬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底线”二字。朱华荣举了个例子:“去年某品牌电池起火事件,背后就是供应链缩水导致的。”智驾系统也没逃过一劫,盲目堆配置却忽视稳定性,高速避障失灵的新闻屡见不鲜。

赛力斯在这方面堪称“异类”。张兴海提出“非安全不智能”的理念,要求每款车必须通过“三高”测试(高温、高寒、高原)和“四实”验证(实车碰撞、实路测试、实景模拟、实战用户反馈)。比如问界新M7,在2024年某第三方机构的碰撞测试中,车身结构强度比国标要求高30%,电池包在穿刺实验中实现“不起火、不爆炸”。

这种坚持换来的是市场信任。2025年5月,赛力斯智驾车型降价5.3万元,但标配的激光雷达、算力芯片一样不少,销量不降反升12%。

四、品牌混战让消费者犯迷糊

现在中国汽车品牌有多少?说出来吓一跳——超过100家。这么多品牌挤在市场里,价格体系全乱了。10万的车能降3万,20万的车敢打7折,消费者根本摸不清到底啥价是“真值”。

朱华荣这话挺扎心:“咱们品牌数量比欧洲加美国还多,能不乱吗?”司马好友里有位买车的朋友就说:“看了三个月,越看越懵,干脆不买了。”这种“选择恐惧”直接影响了销量,乘联会数据显示,虽然新能源批发量在涨,但增速明显放缓,大家都在等“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出现。

赛力斯选择用“高端化”破局。2025年推出的M9纯电版在欧洲定价6万欧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直接对标奔驰EQ系列。更绝的是,他们在柏林开设旗舰店,单店年订单目标5000辆,把“中国制造”的高端形象打进了欧洲腹地。

五、全球化:从窝里斗到一起赢

内卷的尽头是全球化,这点大佬们看得很透。奥迪的罗英瀚在论坛上感慨:“中国智驾普及度比德国还高,我们得学。”现在奥迪已经宣布和华为合作,把智驾系统装进燃油车,这说明跨国企业开始认可中国技术了。

赛力斯的全球化步子迈得更大。2025年计划海外交付10万辆,其中4.5万辆瞄准东南亚市场,依托印尼KD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3万辆主攻欧洲,用M9纯电版和旗舰MPV车型撕开高端市场口子。更值得关注的是,赛力斯在墨西哥建厂,获沙特主权基金20亿美元注资,未来可辐射北美市场,这种“产能本地化+区域定制化”的打法,比单纯卖车更有战略纵深。

最后和司马好友们聊聊心里话。汽车圈的内卷,本质是成长的阵痛。当潮水退去,剩下的一定是那些坚守底线、肯砸技术、放眼全球的企业。就像赛力斯的7000人研发团队、比亚迪的“智驾平权”、长安的2000亿研发投入,这些不是喊口号,而是在给自己攒底气。

在司马看来,咱们作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与其纠结短期价格波动,不如多关注那些“笨功夫”做足的企业。技术有没有突破?安全有没有保障?全球化步子稳不稳?这些才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下一次,咱们再聊聊智能驾驶赛道的新变化,记得持续关注。

@股吧话题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社区精选   

#炒股日记#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吉利、长城围攻比亚迪!究竟谁对谁错?#  #基本面分析#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