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美中概股脑再生科技在不到2个月内股价暴涨千倍。
昨天A股人脑工程概念板块也被带飞、逆势暴涨。
可惜涨得好的都是一些冒充李逵的李鬼。
反而获得国际认可,被高盛、摩根等外资机构买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真正涉及人脑工程的A股上市公司却涨得不多。
虽然主力资金净流入霸榜人脑工程板块的第一和第二,但$岩山科技(SZ002195)$ 和汉威科技涨势却不及那些治疗烧伤、腰间盘突出的专科医院和贩卖医疗器械的厂商。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呈现出当前人脑工程概念炒作的非理性狂欢。
而且,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来看,A股目前明确在人脑工程领域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有且仅有一家。
那就是人脑工程硬件技术龙头:汉威科技。
汉威科技参与了我国“脑科学计划”,成立了脑科学实验室,聚焦语言神经机制,年研发投入超2亿,拥有超500项专利,是国内气体传感器龙头。
其子公司能斯达专注柔性传感器,用于机器人皮肤及脑电信号采集,柔性电极性能超行业30%,解决了脑电采集核心痛点。
汉威科技的产品覆盖工业、医疗、消费级场景,人脑工程相关净利润2.76亿,具备真实业绩支撑。
至于那些炒作概念的公司,却拿不出在人脑工程领域盈利的财报。
比如诚益通就宣称在非侵入式康复设备的毛利率达52%,覆盖300+三甲医院,2024年营收增35%,但却不敢公开人脑工程收入占比。
$爱朋医疗(SZ300753)$ 宣称参股企业瑞神安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治疗帕金森已进入临床,2023年净利率6.12%,但人脑工程贡献未知。
迪安诊断2024年Q3每股收益0.1元,布局脑科检测业务,营收30.4亿,但人脑工程仅为医疗诊断分支,盈利占比不明。
$创新医疗(SZ002173)$ 2023年净利率-4.26%,依赖“绘梦仪”概念,无实质盈利。
复旦复华2024年Q1亏损1110万,人脑工程营收虽然占比不足5%,但也是亏损。
佳禾智能2024年Q3净利润同比-49.53%,TWS耳机业务为主,脑机接口仍停留在实验室合作阶段。
南京熊猫核心收入来自智慧交通和电子制造,毛利率分别为23%和9%,而人脑工程所属的“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占比仅6%,毛利率仅0.38%,实为亏损项,蹭脑机接口概念后,股价趁在2023年半月翻倍,但本质是游资炒作。
其余A股相关公司多处于人脑工程、脑机接口概念炒作或业务初期,盈利贡献模糊。
值得股民们警惕的是,脑再生科技背后的炒作手法已显露出资本收割韭菜的特征。
一家注册于香港、仅有12名员工、持续四年亏损的空壳公司,通过编造“FDA合作”“脑机芯片突破”等噱头,吸引大量散户追高。
这种脱离基本面的暴涨,与A股市场中部分公司“搭便车”的投机行为,共同构筑起一个脆弱的概念泡沫。
而高盛对汉威科技的布局,恰似一记冷静的注脚,其看中的,正是汉威科技在脑机接口硬件研发、临床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的真正价值。
现在的A股就是如此,真正具备技术护城河的企业,往往因“故事性”不足而被市场暂时冷落。
蹭热点的上市公司,仅凭“医院开设脑科门诊”“涉足医疗器械研发”等模糊表述,股价便一飞冲天,与脑再生科技暴涨千倍的荒诞剧形成诡异呼应。
不过,随着监管层对概念炒作的关注升级,以及脑机接口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那些缺乏技术积累的“李鬼”公司,必将在潮水退去后原形毕露。
而如汉威科技这样拥有自主专利、深度参与国家脑科学计划的企业,则有望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迎来价值重估的良机。
股民在这场人脑工程的热潮中,更应保持清醒,透过概念的迷雾,抓住真正具备硬核实力的行业标杆。
郑重提示:豪侠发公众号纯属打发无聊时间,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