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不管是估值、情绪、政策、药企盈利水平等等方面来看,都来到了一个相对拐点的位置。近期直播,阿圆有幸邀请到圆信永丰权益研究部研究员许睿,她是上海交通大学药剂学研究生毕业,在医药领域已研究超4年时间。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直播干货吧。

Q:最近医药市场表现亮眼,尤其是创新药板块,能请您聊聊为什么最近创新药板块这么火爆吗?

A:创新药行情火爆主要是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出海爆发、盈利反转等因素共同催化共振的结果。

从基本面来看,其实不论是政策端还是产业端,创新药板块都发生了很正向积极的变化。

政策端: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年内丙类药品目录有望落地,建立了创新药专属支付通道。前几日中办、国办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所以整体政策端是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的。

技术端:中国药企于2025年ASCO会议上展示70余项原创成果,数量为历史之最,其中不乏亮眼结果。

出海端:伴随着创新药研发数据的突出表现,国际化持续突破,BD交易爆发。仅2025年前五个月出海交易就达到了24笔,总金额455亿美元(首付款同比增加267%)。首付款也不断创新高,说明中国创新药在国际上的不断提升。

业绩端:行业基本面也在持续改善。2025年1季度,根据wind统计,A股创新药板块整体实现了扭亏,龙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也不断提升,商业化逐步进入收获期。科创板公司也逐渐进入亏损收窄和扭亏阶段。

从资金的层面来看,进入到2025年1季度,科技行情受海内外AI进展催化,整体科技线行情非常火爆。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科技属性最强的细分领域之一,叠加各种正向催化,就接力成为热门板块。

Q:我们看到,创新药板块从4月8日开始就基本上在一路上涨,截止到6月10日,万得创新药指数已经上涨了28.43%,这个涨幅确实挺惊人了,我想现在有很多朋友跟主播一样,担心创新药这么个涨法,还敢追吗?能不能请许老师帮我们解答一下。

A:整个创新药板块的走势其实是由很多事件驱动催化的。简单复盘下创新药的走势。24年12月-25年1月受到大盘下跌,以及“生物安全法案” 等影响,创新药板块回调明显,显著被低估;2月下旬-3月初随着“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丙类目录及商保落地”政策预期增强,板块修复明显;随着AACR、ASCO年会临床数据催化的提前布局,部分公司报表端提前扭亏,海外授权数量再创新高等影响,创新药板块迎来爆发(期间受到关税和特朗普要降低美国药价的行政令扰动);5月下旬,重磅授权合作频出,首付款屡创新高,板块热度居高不下。到现在这个位置,后续创新药行情可能会出现分化,还是要结合具体事件性催化以及估值来综合判断后续的走势。

Q:除了创新药,整个医药板块还可能存在其他的机会吗?

A:从几个细分板块来看:

医疗器械:器械板块又细分为医疗设备和耗材类。耗材类的不同公司分化是比较大的,因为之前集采的节奏上各有不同,所以反映在业绩上的节奏也各有不同,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医疗设备受反腐影响,经销商和医院的采购信心受到影响,导致渠道端库存积压和院端装机进度延后,所以整个医疗设备板块2024年2季度开始受库存周期影响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但随着招投标采购逐渐恢复,渠道库存也在逐渐消化,预计业绩端年内也会迎来拐点。

CXO:CXO过去由于海外流动性原因,投融资数据不佳所以整体行业进入了下行和出清阶段。从投融资数据来看目前已经开始进入磨底反弹阶段,各家业绩端也呈现了拐点趋势。但是由于CXO订单海外占比较高,因此受地缘政治影响估值一直受压制。后续还是要关注中美关系以及海外流动性的变化。

AI医疗:AI医疗其实是整体AI科技行情的一部分延伸。从应用端来看AI主要用于医疗影像分析,智能诊断辅助医生决策,药物研发通过 AI 缩短周期,个性化治疗、健康管理借助 AI 提供定制服务等。整体后续AI医疗的表现未来还是主要看海外的事件性催化。

中药:中药板块主要关注行业内的集采执行情况。业绩端还是在修复阶段,估值也都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但是拐点目前还不明确。

医美:医美是强消费相关的板块,除去消费大环境的影响以外,“内卷”可以简单概括近两年医美行业的情况。产品竞争格局恶化,导致老产品价格压力较大。但是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大单品逻辑依然是主线。而且随着新产品新概念例如胶原蛋白逐渐取代原有玻尿酸的市场份额,公司产品布局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后续还是要关注新品放量以及新热点的趋势。

综合来看,以上几个板块也各有看点,除了关注创新药,这些板块后续可能也会有不错的机会。

Q:我们都知道,医药行业是政策敏感型行业,能不能请您也分享一下,后续医药行业还可能迎来哪些政策?

A:2024年7月出台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是一个全国性的政策。后续可能各个地区会根据实际情况落地相应的创新药相关支持政策。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有相应的政策落地,后续其他地区也可能有相应政策落地。

此外还有丙类医保目录年内可能落地:丙类医保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甲类/乙类)的有效补充,聚焦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具高创新性、显著临床价值、突出患者获益的药品。以上是年内落地概率比较高的政策。

Q:目前我国医药公司的盈利水平如何?今年有望迎来业绩的收获期吗?

A:2024年,根据wind统计,453家医药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6万亿,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1486.5亿元,同比下降8.8%。单看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017亿元,同比下滑5.3%,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下滑6.4%。2024年其实是医药板块业绩压力比较大的一年,主要2023年医药反腐的延续的影响。但是进入2025年一季度尽管表观数据还是在下滑,但是除去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2024年一季度个别公司确认的大额首付款造成的基数影响,2025年一季度的表观数据其实已经有转正趋势,我觉得这个趋势2025年下半年预计会更加明确。

Q:从资金面上来说,您觉得未来医药板块的增量资金可能来自于哪些方面?

A:一方面创新药出海已经到了的高峰阶段,很多创新药管线得到了短期变现的机会,也为后续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金。另外一方面丙类医保目录以及商业保险的推进可能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医保资金压力较大的问题。后续可以重点关注这两方面的一些变化。

Q:还有关于关税的问题想请教一下,90天缓和期之后,您觉得会是个怎样的走势?对于医药行业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A:药品方面其实受关税的影响很有限。尽管美国70%原料药依赖中国进口,但在美国最初宣布的关税政策中,药品是被单独豁免的品类。后来尽管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全球进口药品征收“重大关税”,但是该关税也迟迟没有落地。所以整体药品受关税影响非常有限。医疗器械和设备,除了部分低值耗材的关税影响会比较大,多数医疗设备和耗材美国的占比都比较低,影响也是可控的。而且部分公司可以通过转口贸易或者美国建厂来规避这类风险,所以具体来看关税的缓和与否对医药板块的影响相对可控的。

Q:基于当前的市场行情,您有没有什么基金投资上的建议可以给到我们直播间的投资者朋友们?

A:医药行业经过前几年的调整,不论是基本面还是估值都来到了一个相对拐点的位置,我觉得当前配置价值还是很大的。但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很多短期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投资过程中还是要动态调整,以长期的视角看待自己持有的基金。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A(OTCFUND|006274)$

$圆信永丰医药健康C(OTCFUND|023103)$

本资料为圆信永丰基金研究人员依据公开资料和调研信息撰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载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公司不对本资料中所载观点及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作任何担保或保证。投资者在投资我司基金产品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资产,但不保证所管理的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