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每日养老金已到账,请及时提现”“您的养老社区正在火热筹资”“您的未来货币稳赚不赔,马上跟投!”,这些诈骗话术是否听着耳熟?随着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频频沦为诈骗的“头号目标”,如何有效预防针对老龄群体的金融诈骗,这里为大家提供几个案例和小妙招。
案例1. 60岁的秦女士被人拉进一个微信养老群,群内介绍了一个“智慧养老”投资返利项目。项目的介绍人声称,只要在注册登录平台时投资1000元,就能够每天能领取25元养老金。听闻此消息,秦女士随即注册并转账4500元到该平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秦女士的账户中每天都有的养老返利进账,但是提现的门槛却越来越多。 一个多月后,秦女士发现养老群解散,平台已无法登录,才惊觉被骗,于是报警求助。
案例2. 在最近几年,金融诈骗犯曹某铭打着“养老服务”的旗号,在全国多地设立“爱晚系”关联企业,推出名为“爱福家”的投资项目。该项目宣称将建设高品质养老社区,并以高额回报作为诱饵,吸引大批老年人投资。
项目初期通过按时返利建立信任,同时辅以精心设计的宣传攻势:举办讲座、赠送小礼品、组织参观样板房,一步步将“养老投资”的幻象深入人心。面对老年群体对安稳晚年的渴望,“爱福家”精准施压,诱导老人掏出养老金、卖房甚至借债投资。不少人还劝说亲友一同加入。然而,这场号称“居家养老”计划的庞大工程,背后其实并无实际运营内容。所谓的社区多数只是空壳,资金并未进入养老建设,而是用于高层挥霍和维持资金链运转的庞氏骗局。最终,超过五万名投资者遭受损失,总金额高达46亿元。
案例3. 随着虚拟货币的兴起,老年人对新兴数字资产的好奇心理被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以“未来货币”,“高额回报”的幌子,通过伪造交易平台、夸大收益数据等手段,让老年人误以为投资虚拟货币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老年人一旦投入资金,不法分子便操控市场,使“货币”价值暴跌,骗走了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钱。
然而,上述案例不过是诸多“养老诈骗”手段中的冰山一角。当前诈骗形式正随着技术演进和传播渠道变迁不断翻新,从“养老社区”到“数字货币”,老年人常难以辨别真伪。面对这类新型诈骗行为,该如何进行防范呢?
1. 提升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加强对金融骗局常见话术与套路的识别能力。无论是所谓“稳赚不赔”的投资承诺,还是“政府支持”的养老项目,一旦承诺回报明显高于市场常规水平,都应提高警惕。家属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与老人保持良好沟通,帮助其甄别可疑信息,防止孤立无援。
2.核实平台资质在选择投资平台时,要仔细核实平台的资质和合法性。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监管机构的网站,了解平台是否有合法的经营许可证。同时,要注意平台的口碑和评价,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进行投资。
3. 保护个人信息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要点击陌生的链接和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如果接到可疑的电话或短信,要及时核实对方的身份,不要轻易相信。 养老诈骗目前呈现出“套路专业化、传播社交化、受众脆弱化”的趋势。对于广大老年群体来说,金融安全是守住晚年养老生活的底线。需要通过全民金融素养提升、家庭日常陪伴提醒、社区广泛宣传联动,构筑起更牢固的“反诈防线”。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