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自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客户投资喜欢‘看后视镜’,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次回望都更安心。”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债券投资总监张一格在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如此阐述其投资哲学。
在低利率的债市新常态下,这位拥有超19年金融从业经验的固收老将,带领团队在固收投资的“方寸之地”精耕细作,以严苛的回撤控制与精细化的策略布局,为投资者打造“防御型底仓”的优选工具。
数据来源:摩根资产管理,截至2025.3.31。张一格于2023年9月加入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历任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投资总监(2015.7-2023.8),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2012.8-2015.6),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投资经理(2006.6-2012.8)。
事前预判重于事后补救
张一格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学硕士,曾任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投资经理,国泰基金基金经理,融通基金固收投资总监、基金经理;2023年9月,他加入摩根资产管理中国,现任债券投资总监。

多年债券投资的从业背景,让张一格将回撤控制视为产品生命线。他构建了一套“事前预判+事后应急”的双轨风控机制,尤其强调“事前机制”的核心作用——通过对市场情绪模型、政策信号、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实时监测,在风险积聚时主动降久期、降仓位。
“以去年924行情前后为例,”他回忆道,“当时,债券市场情绪亢奋,央行已多次警示长债风险,且市场潜在涨跌不对称——潜在跌幅远大于涨幅,所以我们做了提前降仓的决定,虽然可能牺牲部分收益,但有效缓冲了后续冲击。”张一格坦言:“虽然我们的事后机制也设定了硬性指标,但我们更追求在触及阈值前就化解风险,事前预判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固收投资需要精耕细作
面对近年来信用债市场偶发的风险事件,张一格与其团队在2024年5月推出了摩根瑞欣利率债债券型基金,该基金定位鲜明——只投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品种,彻底规避信用风险,目标客群是完全回避信用风险的投资人——包括商业银行等机构及散户。
摩根瑞欣利率债债券型基金成立一年多以来,业绩表现稳步前进。截至2025年5月30日,A份额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达4.1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回报2.92%。近一年回报4.10%,不仅超越业绩比较基准(2.80%),相对于万得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3.01%)的业绩也颇有优势。从回撤表现上来看,同样可圈可点。截至5月末, 摩根瑞欣利率债基金近一年最大回撤-0.70%,银河同类利率债纯债债券型基金平均最大回撤为-1.56%。
数据来源: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回报来自摩根资产管理,基金业绩已经过托管行复核,万得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数据来自万得,最大回撤数据来自银河证券,以上数据均截至2025.5.30。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不过,张一格也坦言,在低利率的债市环境下,固收投资已经进入“每个BP都要精抠”的新阶段,需要精耕细作才能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该基金会择机采用杠杆策略、久期管理策略、期限结构配置策略、债券品种配置策略等增强收益,持续动态优化组合。在追求底层资产更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万得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从风险收益比来看,摩根瑞欣利率债基金近一年夏普比率1.5,卡玛比率(收益回撤比)5.86,大幅领先于业绩比较基准(0.64/1.34)和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1.41/3.53),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投资回报。
数据来源:万得,截至2025.5.30。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好的业绩,来自于整个债券投研团队的支持。截至3月31日,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拥有超3.7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310+固定收益投研人员,固定收益、货币和商品团队管理规模8820亿美元。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打造了一支全球化理念和本土化特色双向融合的债券投研究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并持续招揽精兵强。
数据来源:摩根资产管理,截至2025.3.31。
在投资能力上,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债券投研能力获业内高度认可。自2024年开始到2025年一季末,公司连续5个季度获得天相投顾基金管理人主动债券三年期AAAAA评级。截至2025年5月末,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公司过去三年基金管理人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排名前1/4(28/120),过去三年年化债券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3.48%。
数据来源:评级信息来自天相投顾《公募基金管理人综合评级》中的基金管理人主动债券评级,其中2025年第一期发布日期2025.4.24,数据截至2025.3.31;2024年第四期发布日2025.1.24,数据截至2024.12.31;2024年第三期发布日2024.10.30,数据截至2024.9.30;2024年第二期发布日2024.7.25,数据截至2024.6.30;2024年第一期发布日2024.4.26,数据截至2024.3.31,获评天相投顾基金管理人主动债券评级的实体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评价数据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管理人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评价》,过去三年年化债券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采用规模加权平均方式计算, 截至2025.5.31,最近三年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参评债券基金数量为10只,债券投资主动管理能力在全行业可比的12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28。
当前时点,张一格指出杠杆策略性价比凸显。“央行3月中旬以来持续呵护资金面,资金利率下行,信用债与利率债相对资金利差走阔。”他表示,若宽松流动性环境延续,适度加杠杆有望成为收益增强的重要来源。
而在期限结构配置上,张一格表示,目前期限利差仍然偏低,收益率曲线平坦化,长端收益率下行空间或有限,债券基金可关注“中短端配置+长端交易型操作”,其中中短端受益于资金宽松,适合作底仓配置;长端利率可能波动较大,需要灵活操作。
财政政策是影响债市的关键变量
展望后市,张一格认为财政政策动向是影响债市的关键变量。“贸易谈判进展将影响财政发力节奏。若需对冲外部压力,财政‘工具箱’仍有空间,但‘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政策可能会避免短期过度刺激。 若贸易谈判好转,可能降低年内进一步发力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超长期国债供给增加,有投资者担心可能对市场形成冲击。张一格表示,二季度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密集发行,但长债收益率整体表现平稳,单纯的供给冲击,对长端国债收益率影响有限,核心是看供求关系。
“保险机构是长期限国债的配置主力,券商、基金、农商行等交易型机构或阶段性进出,但保险面临非标资产到期、高息存款整顿后的再配置压力,增配空间明确。”
注:本文在券商中国发布内容的基础上略作整理和调整。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