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连续走弱!倒车接人or止盈信号?#
来源:毯叔盘钱
大家好,我是毯叔。
最近发生一件事,很多人都低估了它的影响,但很可能会改变国际投资市场。
什么事儿呢?
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进一步收紧对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的规定,尤其是针对中国企业的披露义务。
这一行为不仅撕开了美式"自由市场"的虚伪面纱,也让全球资金对美国股市多了一份隐忧。
那就有一个问题了:除了美国市场,全球资金会去哪儿呢?
答案很可能是港股。

近期港股市场走势较强,整体表现领先全球市场,或许可以说是“最亮的崽”。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18日,恒生指数最近6个月涨幅近20%,在全球主要指数中位列前茅。
为啥港股最近这么猛?
我总结了下,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来,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外资机构(如贝莱德、先锋领航)占比超50%,对全球资金流动更敏感。这就是我开头说的,一旦美国那边有啥风吹草动,很多资金可能都会往港股跑。
再加上,目前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Wind数据统计,2025年前5月南向资金净流入6500亿港元,创下港股通有史以来前5个月的最高记录,资金活跃。
二来,当下政策与产业协同效应,自从去年“924”政策转向,以及年初DeepSeek代表的中国AI浪潮,引领了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港股市场情绪也因此持续升温。
第三,目前港股的估值仍然相对偏低,恒生科技指数自2021年初到2024年9月,一直在下跌,在港股上市的科技企业长期估值受到压制,今年随着AI等产业变革,外资纷纷看多中国资产,像德银、贝莱德、高盛、美银、瑞银、汇丰等外资,都陆续喊话看好科技创新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建议做多中国股票。

这三个因素加持下,使得港股风头正旺。

如果想投资港股,什么主题值得关注呢?那创新药板块一定榜上有名。
我查了下Wind数据,截至6月18日,最近6个月时间内,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超6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涨幅超58%,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涨幅超55%,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幅超51%,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超45%。
为啥创新药势头能这么猛?
这绝对是“政策+产业技术+资本”三重共振的结果。
首先,从政策面来看,可以说是全链条覆盖支持。
去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政策全链条覆盖从研发到审批到市场准入再到支付的各环节,可以说国家给予创新药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后续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实施落实,创新药肯定还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另一个,是产业技术的突破,经过多年孵化,中国在大分子时代已经弯道超车。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0年时,全球5000万以上BD中来自中国的产品仅占5%,而这一比例在2024年提高到了30%,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至40%。
可以说,中国创新药特别在ADC、双抗、TCE等领域已经具备全球一线竞争力。
今年中国药企在ASCO上表现也十分亮眼,一共有70多项来自中国的研究以口头报告(从全球药企提交的研究中精选最具突破性的成果)形式亮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对了,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产业因素就是AI。
年初DeepSeek爆火,带动AI概念扩散至创新药,目前AI算法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阶段已经有深入应用,据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医学》近期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完全由AI研发的新药,有望在1-2年内成功上市。可以说,AI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医药研发的价值链条。
不得不说,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已经到来,目前很多全球跨国药企都在抢购中国资产。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完成94笔,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进入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资产仍旧热度爆棚。


港股热闹,创新药板块同步爆发,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投资机遇。
但问题是,创新药产业复杂,不仅内部差异巨大,且热点层出不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有很高的参与难度,尤其是身在内地的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港股的创新药风口呢?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通过ETF来布局。
我看了下,现在布局港股创新药ETF的公司并不多,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例,目前挂钩的场内ETF有3家,工银瑞信是其中重要的一家,即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上市以来交投活跃,流动性不错,对指数跟踪也很紧密,对创新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下。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自从2023年以来估值长期处于相对低位,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指数市盈率(PE-TTM)为31.96倍,位于近10年18.59%的历史分位点,具备一定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另外,该指数成份股配置也很合理,一键打包港股创新药龙头,成份股行业主要分布在创新药,38只成份股中有17只属于生物科技、15只属于制药、5只属于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而且指数重仓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重仓股占比71.93%,行业头部公司特征明显。(按Wind三级行业划分,截至2025.6.18)
我研究了一下Wind数据,自2025年4月3日上市以来,截至2025年6月18日,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日均成交额达4.05亿元,流动性良好;其场内流通份额由12.66亿份增长至34.56亿份,增长了172.99%,最新规模达到42.42亿元。
另外,咱们进行指数化投资也要关注成本。
2023年公募基金降费改革后,工银瑞信不少代表产品都主动降费,像这只产品,当前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分别是0.4%、0.07%,费率在跟踪国证港股通指数的产品中最低,让利投资者也很有诚意。
当然,工银瑞信的指数团队也很有实力,目前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投资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10年,平均投资管理年限5年,经验丰富,对于被动指数化产品的管理也做得很精细,非常注重跟踪误差风险,比如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上市以来跟踪误差值为1.0786%,位居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最低水平。(来源:wind,截至2025.6.18)
所以综合来看,通过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59217)来布局港股创新药,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创新药,今年港股市场还有很多版块值得关注,比如科技、红利等板块,工银瑞信在这些板块都有布局,他们旗下的港股红利ETF(159691)、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今年表现都不错,另外他们也在加速港股布局,聚焦港股汽车产业链的港股汽车ETF基金(159237)正在发行中。
当然,我还是首推创新药板块,某种程度来讲,现在可以认为是中国医药产业从“仿制跟随”迈向“全球创新”的一个缩影。近日创新药板块出现明显调整,其持续波动引发市场关注。很多小伙伴也在关心,对于年初以来大涨的创新药板块,现在还适合上车吗?近期创新药板块调整,一方面与美国“药品关税即将出台”的言论有关;另一方面,板块短期涨幅较大且行情较快,有所回调较为正常。当前创新药作为产业趋势型投资机会已被市场所认可,我不改对行业基本面的看好,预计板块不会有太大调整。
后续来看,随着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创新力量、流动性环境改善、政策红利释放,创新药板块有非常大的新机会,而且很有可能迎来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有句话说,聪明的投资,在于看透未来后的选择。现在的你,看到创新药的未来了吗?
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2020至2024年的年涨跌幅分别为88.8%、-21.59%、-25.6%、-22.8%、-10.5%。
风险提示: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或媒体观点,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材料不构成本公司业务和产品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投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产品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相关法律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