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12只主动权益基金五年半收益翻倍,广发多因子更是以213.28%的累计回报领跑。这让我想起刚入市时的自己,每天盯着K线图,研究各种技术指标,却总是跑不赢大盘。直到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这个市场上,信息差就是财富差。


一、基金神话背后的真相

表面上看,广发多因子的成功,是因为它能在2021年精准转向煤炭、有色,又在2022年布局医药,2024年重点配置金融和高端制造。这种灵活调整的能力,普通散户根本难以企及。


但根本上,主动型基金业绩好的时候,其实都有持续热点飘扬的时候,2022-2024,主动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原因就是主动基金基金体量大,他得靠大波段盈利,而那几年,有多少大波段的股票?太少了。

而等到市场有一大批持续波段的股票出来,哪怕没有像广发多因子这种年化200%的,但多数基金,收益也不会很差的。而这对市场、对股民也是利好。因为如果没有波段机会,股民也很难做。


二、散户的致命误区

但对于波段机会,很多人觉得研究政策、研究基本面,这真是太累了。并且累死也不见得比专业机构研究的透彻。否则真这么简单,那些拿着百万年薪的研究员早就失业了。股市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信息差,机构掌握的资源、渠道,是散户永远无法想象的。

所以,如果普通人看不到机构动作,真就是在瞎猜。


三、跟对机构才是王道

这张图让我想起今年4月那波反弹。当时4000多只股票跑赢指数,但仍有不少个股表现惨淡。关键就在于有没有机构资金参与。左边这只股票虽然震荡,但「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后来果然一路上涨。右边这只看似反弹,但「机构库存」几乎为零,结果可想而知。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四、数据不会说谎

另外,像这三只近期表现亮眼的股票,表面看都是突然启动,实际上机构资金早就进场了。特别是第二只「金陵体育」,3月苏超联赛消息刚出就有资金潜伏,等到5月消息发酵,散户才反应过来,可惜为时已晚。


这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里的"锚定效应"。散户总是被表面的价格波动所迷惑,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驱动力。而机构资金就像深海里的暗流,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