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那些顶级基金经理靠的只是运气取胜

早在2006年,美国《财富》杂志曾撰文称赞美国金融家比尔米勒(Bill Miller)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主因在当时,比尔米勒所管理的超200亿美元共同基金连续15年业绩超越标普500指数,而这一纪录在当时堪称「史上空前」, 比尔米勒也被称作投资天才。

信不信?那些顶级基金经理靠的只是运气取胜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比尔米勒在2006年内改变了他的投资策略吗?答案并非如此。无论是投资成功还是失败,比尔米勒用的都是同一种策略,即聚焦于少数大型企业的股票上。是比尔米勒的投资本领有所退化?还是他的团队中有核心分析师出走?又或是市场发生了变化了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上述三个问题中所提到的前提都没有发生改变,本文想表达的或许唯一变化的是比尔米勒的运气。比尔米勒的案例可以从侧面告诉投资者,哪怕一个基金成功背后的事实也就是好运气而非好本领。

思想试验证明,连年收益超前的确是小概率事件

举个例子,曾经有过这样一场特殊的抛硬币比赛,比赛最终产生出「全世界最好的抛硬币者」。比赛主办发在全亚洲邀请了50000名参赛者来到一座体育场进行比赛。

每位参赛者被要求同时抛起硬币,当硬币落定之后,所有硬币显示背面的选手必须离开。一次又一次抛硬币之后,体育场上留下只有那些硬币连抛10次都显示正面的选手。

基于统计测算,比赛结束时大约会有50位选手依然留在赛场,因为硬币连续10次都落在正面的几率是1/2的十次方,即1/1024。因此大约每1000位选手中就会有1人坚持到比赛结束

最终在比赛结束后,这50位选手火了,在在Facebook上获得了数百万个赞。他们的Twitter的账户也被网友们刷屏。

那些拥有最美好笑容和社交技能的决胜者还专门出书描写抛硬币并且获得大卖。有的甚至举办研讨班与其他人分享如何成为世界级的抛硬币高手,参加这类研讨班的费用高达每天数千美元。

抛硬币的例子可能有些荒诞,但事实上资金管理者们绝佳的表现与其并无太大差别。每一年都有顶级的基金管理者受到赞赏,而正是投资高回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资产交给前者打理。

包括比尔米勒在内的基金管理者们,他们的投资收益率超越大盘10年甚至15年的平均表现,这也是他们被称为投资天才的原因。

请记住,运气和投资技能不能混为一谈

假设基金经理们没有特殊的投资技能,而他们在投资上的表现是随机的(就像抛硬币一样),那么等到10年或者15年之后,仍然会诞生几位投资纪录非常漂亮的基金经理。至少,统计学家们表示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而比尔米勒碰巧站在了幸运者的那一边。

所以,即便经过甄选的拥有罕见技能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惊艳的回报的投资经理,单单通过投资业绩是不能完全区分他们是靠运气还是真正靠投资分析成功的。

但是由于人们很容易会把运气和天才混为一谈,因此造成投资者普遍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向业绩顶尖基金的情况。而把投资天才和运气混淆的结果意味着,投资者会认为取得成功将易如反掌。

那些超级成功的投资者虽然人数非常少,但对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会认为,其他人能成功,那么自己也会成功。就像许多参与购买股票的人往往是受到少数中大奖者的故事驱动,而还有数百万从来没中过奖的彩民则没有获得过任何关注。

同理,我们听到日内交易者在自己的客厅轻轻松松赚数百万美金的故事也太多太多。那些成功的交易者甚至在网上公开亮出自己的交易明细并贩售投资策略。因为这些成功看似显而易见,这也致使投资者认为短期交易可令人暴富的印象。

而另一边,成千上万的承受亏损的日内交易者则没有一个人会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失败经」。也许这些人也曾有过宏大的交易计划,但谁叫他们的运气欠佳呢。这些数量庞大的失败者并没有讲出自己的经历,当然也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话。

但是,投资世界既生产成功也生产失败,而复制成功则是人类的天性。需要警醒的是,在不承认运气作用的前提下而盲目相信成功只会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作者:Kim Iskyan

(来源:摩尔金融精选的财富号 2018-11-30 14:14)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