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董秘到底是个什么职务?



对于非金融圈人士们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在外人眼里,董秘往往是个既清晰又模糊的概念。



说一个很早以前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先生,新年好!我是XX猎头公司的,正在为XXX公司寻找一位董事长秘书,得知您是董秘,所以想问问您。”


“抱歉,不感兴趣。”


“为什么?XXX可是个上市公司!”


“我是董事会秘书,不是董事长秘书!”


















各种误读董秘的笑话在圈内广泛流传。有时这种误解不仅来自外界,甚至公司内部的人也不太了解董秘究竟是干什么的。



某北京上市公司“金牌董秘”郭某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境遇:自己虽然身为法定高管,但却曾被一个新入公司做办公室秘书的年轻人戏谑:“他和我一样是秘书。















但在稍微有所了解该行业的人眼里,董秘往往又笼罩上各种光环,是负责企业上市筹划和资本运作的策划师,是公司对外沟通宣传和对内协调管理的桥梁,是公司高管,是资本市场的大明星。















有人说董秘是个高薪职业,但同时也有人说董秘正在成为高危职业,在今年这样的“寒冬”环境之下想必更是圈内故事多发之时。















1、身价20亿的董秘辞职















12月4日午间,伊利股份突发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秘胡利平所提交的书面辞职。























这份辞呈,让市场突然对胡利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尤其是这位70后的20亿身家以及辞职时机。















根据伊利股份2017年年报显示,胡利平2017年税前年薪为358.4182万元,期末持股数为79340536股,以12月4日伊利股份24.2元/股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直奔20亿元。尽管相比年初股价,持股市值缩水超过7亿元,但这个身价仍然足以羡煞同行。






















▲伊利三季报显示,胡利平持股没有变化















13年的董秘生涯,从一股未持到身家20亿身家,怎么说都值了。在外界看来,胡利平无疑是幸运。















就在上个月,方正科技董秘侯郁波离职也是引发了外界的重点关注。要知道,侯郁波可是董秘界的一匹资深老马。





























从2001年开始,侯郁波就开始担任董秘,一干就是17年,并于2015年4月兼任公司总裁。此期间,侯郁波连续六年荣膺新财富金牌董秘称号,并入选首届新财富金牌董秘名人堂。



关于侯郁波离职的真实原因,外界有言论称之为“并非个人原因那么简单,或是方正科技董事会内斗的牺牲品。”这样的说法难以被证实,但多少了显露出,董秘这个行当绝非“躺着赚钱”那般轻松。















2、业内薪酬:冰火两重天















做董秘能够做的像胡利平那样成就的在圈内其实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却也沦为了“炮灰”。















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剔除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后,截至4月16日,1544家公司董秘2017年薪酬平均数为52.14万元(税前),中位数为45万元(税前),众数为30万元(税前)。而低于平均值的董秘数为974人,占比63.08%。另外据媒体统计,2016年度,董秘的平均薪酬为50.3万元(税前,全行业样本)。





























不过,上述数据是剔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实际在这些行业里,高薪董秘仍然十分普遍。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7年年薪在100万以上的董秘有312位。其中,有4位董秘的年薪在500万以上,万科A的董秘朱旭以821.5万元的年薪排名第一,其次是太平洋唐卫华581.41万元,海通证券姜成军547.42万,国泰君安喻健523.25万元。















从下面这张表可以看出,年薪排名前十的董秘基本都来自房地产和金融业。






















▲来源:同花顺















除了薪资外,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270位董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其中362位持股超过100万股,101位董秘的持股超过500万股,而49位董秘的持股超过1000万股,还有7位董秘的持股超过5000万股。



其中,宏达电子的董秘曾琛,其2017年年末持股数量为1.408亿股,持股数量在所有董秘中排名第一,胡利平排名第三。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当前董秘行业的收入正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而收入上差距也导致该行业从业者流动频繁,据统计,2017年度,共有615位董秘离职。















3、与财富失之交臂















身为董秘,负责企业上市筹划以及资本运作是其基本工作。但经过多年努力,自己所在的公司却依旧未能上市,或者公司IPO了,财富就未能到自己手里来。这中间多多少少会有一种与财富失之交臂的感觉。















近日,网上就有一位资深董秘写了关于自己与IPO之间的往事。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其在担任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同时结识了另一家深圳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而这家传统制造业企业本想挖他去做董秘,但他以为,比起高科技企业(当年营收 12 亿),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当年营收 4.5 亿)的上市之路应该更为漫长,于是推荐了自己的研究生师兄过去。















但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在2009 年底就成功上市了,而自己选择的那家高科技企业因为卫星牌照的问题到现在还处在报材料阶段,业绩也早被那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赶超。















而他本人也与20 万股原始股(每股一百元左右),合计2000万的财富失之交臂。





























推动一家企业从创业的“自由王国”走到符合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规范王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若最终错失财富,难免就是一件更让人伤心的事。



为了完成公司上市大业,董秘既要联系律师做法律尽职调查,邀请会计师清查、规范项目,引入券商规划商业模式和上市节奏,同时还要与私募股权投资“斗智斗勇”,争取能够引入最佳战略投资者,以最低成本缓解公司对于资金的饥渴。然而在各种折腾之中,董秘与公司大股东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最后不欢而散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与此同时,企业一般到打算上市才想到配备董秘,“外援”董秘不算原始功臣,对于这样的“外来人”,上市失败自然被企业扫地出门,成功也未见得获得多少好处。



一般来说,董秘介入公司业务的时间太晚,已经拿不到任何原始股份。运作成功的专职董秘可能会获得一笔6位至7位数的奖励款,运气再好一点的被定为实质上的高管,并许诺上市后实施股权激励。但也难免会出现,上市成功后,董秘的头衔被人顶替,导致自己被迫“离职”的惨景。















这些种种与财富失之交臂的故事经常上演。















4、定位缺失,地位尴尬















回到文章开头所发生的那个小故事,猎头公司的误解会让人不禁发笑,但误解从侧面也反映出董秘的目前所处的窘境。















“从国企到民营企业,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从兼职董秘到专职董秘,可以说一千家公司就有一千种不同类型的董秘,没法统一定义他们在公司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和董秘圈有过长期深入接触的某私募人士这样评价董秘的苦恼,“由公司初创人员或者高管兼任的兼职董秘一般忙得停不下来;而对于因公司上市而特意引入的专职董秘来说,他们的地位有时候可能还真比不上一个董事长秘书。”





























要说对董秘的定位也是有的。


















作为上市公司与证券交易所之间的指定联络人,董秘对内负责股权事务管理、公司治理、股权投资、筹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保障公司规范化运作等事宜。对外则需负责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












这是书本上对董秘角色的描述。



在现实工作中,董秘必须承担“多面手”的角色,理论上对公司需要有全方位的把握;但很多时候,董秘在公司内部的角色就像一个中后台,相比其他高管,信息获取十分落后。



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董秘这个成熟市场“舶来品”,在引进的过程中却走了样,独立性不够成了大问题。















在英美公司法上董秘被称作公司秘书,香港实行的是特许秘书公会模式,董秘都是法定聘用的代理人,直接对监管机关负责。相较之下,内地的董秘仍然定位在公司内部高级雇员,其监督公司遵纪守法的职能发挥受到限制。















可能正是由于内地市场不够成熟、制度不够规范,董秘经常承担着更繁重的信息披露任务,但却又因为职务权限问题,他们可能也会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而这也导致了董秘行业成为了高风险职业。



2017年,A股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收到1561份问询函和监管函,与此同时,共有114名时任董秘受到监管部门公开谴责或通报批评。















此外,成熟市场与内地市场在于投资者关系处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调研香港上市公司时,投资者一般情况下看不到董秘,而是和董秘办下面的投资者关系维护人员打交道。而在内地,虽然董秘办下一般也设有投资者维护专员,但董秘常常亲自出面,因为投资者希望从公司高层获得一些独家信息。



又比如在内地,公司业绩披露前往往是密集调研时期;但在香港,上市公司业绩披露之前的一个月,公司对外发言需要办理麻烦的合规手续,因此投资者通常会主动避嫌。



不过任务再多再困难,优秀的董秘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董秘尝试通过互联网渠道去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例如,利用上证e互动等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去回答投资者的疑问,利用机会宝等互联网路演平台组织投资者交流会或线上调研。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让董秘们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随着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和市值管理的需要,上市公司对“董秘”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来自《新财富201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生存状态报告》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董秘开始兼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裁、财务总监、投资部负责人、人力资源总监等职位,实权董秘的比例较10年前提高了近50%



让董秘身兼更多实权职务可能是目前上市公司们寻求破除董秘地位尴尬的最有效途径。






















其他精彩文章





























(来源:机会宝的财富号 2018-12-07 20:4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