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在经历连续三年消费回暖、补库存周期后,行业量价齐升的趋势有所放缓。2016年开始大多数白酒品牌进入提价周期,特别是高端白酒价格上涨,给其他品牌的提价提供空间。此外,由于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均价提升,也成为此轮白酒上升周期中地产酒的增长逻辑。由于消费迁移,100元以下的低档酒的销量有所下降,但是定位清晰、产品性价比突出、拥有全国化扩张动力和渠道支持的品牌反而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此轮白酒周期与2011-2014年周期不同之处在于:1、消费结构变化:个人消费占比提高到40%,政军消费由45%降低至5%。此轮白酒没有出现上一轮中一部分需求直接被抽离的情况。个人消费和商务消费成为白酒需求的主力。2、产业链更加理性,厂家压货、渠道大量囤货现象减少。批价、渠道利润、渠道库存没有出现普遍性的泡沫。上市公司应收票据配额增加、预收款增速放缓,也说明厂家对渠道资金占用减弱。3、白酒企业从品牌、渠道端自发变革。过去成百上千的公司在逐步砍掉长尾子品牌,聚焦大单品,在费用投放上更加精准高效,品牌价值提升;多数厂家注重渠道扁平化,“减大商增小商”,甚至培育直营渠道,本质上也是增加对产品终端价格的掌控力。
大众品消费需求稳定,消费升级态势长期不变。以乳制品为例,我国乳制品销售总额2017年达到3590亿元。在消费量方面,以液态牛奶为例,我国液态奶消费量从2000年的917万吨高速增长至2017年的3759万吨。我国液态奶消费量仅占全球消费量的约8%,是美国的56%,欧盟的44%。2016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0.3kg,远低于其他国家。
调味品需求稳健,龙头市占率不断提高。2004年至2017年,我国人均零售调味品消费额从3.4美元增长至11.7美元,复合增速7.5%。从人均消费额横向对比看,未来提升空间较大。美国、日本人均消费额分别为77.2美元、134.2美元,分别是我国的6.6倍、11.47倍。由于调味品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低,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未来调味品提价逻辑依然成立。预计调味品企业中的龙头公司,凭借品牌拉力和渠道密度,不断拓展品类,将逐步成长为调味品平台型公司,规模效应愈发突出。
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内容来源新浪财经。我们坚决维护原创作者的版权所有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创取得联系。如有侵犯版权和出处不准确之处请与诺德基金小编联系。小编根据篇幅需要对原作者文章进行了综合编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诺德基金无关。诺德基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 选择需谨慎。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请投资者于投资前认真阅读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
(来源:诺德基金的财富号 2018-12-11 13:09) [点击查看原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