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今年,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推出,包括停复牌制度、回购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资本市场也逐步开始与国际接轨。中国股市也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投资方式也会有别于以往,不可避免,价值投资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说到价值投资,那就离不开财务报表,中国会计准则发展要晚于国际主流国家,与国际接轨也是在加入WTO之后迅速完也,直到现在仍然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外加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越来越多,让一些非专业的人士在做股票投资时频频踩雷,以下介绍看商誉排雷的方式,让我们以后的投资路上少踩“地雷”。

 

先说一下商誉的概念: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支付的价格超过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部分叫商誉。举个例子,A公司收购B公司,假如B公司是上市公司,B市值是2亿,A公司出资2.5亿收购,那么商誉就是5000万。

这里可简单理解为一个东西市场价值只值5块钱,但要花10块钱去买,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商誉。为什么要多花钱去买呢,通常是因为被收购企业会与母公司产生协同效应,也就是1+1大于2的效应。

但这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被收购公司不能产生协同效应,且质地非常差,未来也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但仍然花大价格去买,这中间很可能就涉及到利益输送。

假如与上市公司高层有利益牵扯的人,随便做一家公司,之后上市公司有高价收购回去。这样就把上市公司的资金转移过去了。而通常来讲上市公司是全体股民所以,所以损失的也是全体股民。完成上面这样的收购,通常就会产生商誉,商誉就会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

 

这个套路影视行业玩的最厉害,从行业的财务就看的出来,某上市公司影视娱乐公司旗下的艺人随便成立一个工作室,然后上市公司就斥巨资来收购,间接就完成了资产转移,同样就在母公司财报里面产生天量商誉。大家可以看看,目前影视类公司的商誉普遍占净资产达到30%以上,如果两公司没任何协同效应,这些商誉价值也就为零,但仍几十上百亿的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中。而且这些商誉地未来公司赚钱时还会做减值测试,也就是说会从利润里面扣除,直接就影响公司净利润。

因此,在做投资时,很简单,打开财务报表,翻到资产负债表,看资产项目下商誉有多少,再看商誉占净资产的比率,只要占比达到10%以上的就可以排除,或许可能错过一些好公司,但绝对能规避一大批成心思不正的上市公司。

(来源:擒龙看市的财富号 2018-12-11 17:4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