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数据上看,截至11月底,全市场ETF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近2300亿元。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总监徐猛对此感受颇深:“10月份仅有的18个交易日中,华夏沪深300ETF有17个交易日都实现了净申购。”

“现象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是投资逻辑上的变化,下一轮牛市中的大赢家,应该就是玩指数的。”这是来自某业内人士的看法。

重塑中国投资逻辑,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

这两年的市场,任何单纯总结什么战法有效或失效,都是坐井观天,以偏概全,本末倒置的。

这几年的核心变成了监管大于市场自身规律,以“快、准、狠”著称的游资基本被限制死了,上个月刚说放松不管了,11月底又反悔了,然后各种问询,市场就没赚钱效应了。

结果“逼着”某游资大佬,今年投了50几个亿的指数增强基金,虽然没赚到什么钱,却跑赢了指数30%。但如果未来2至3年能持续保持这个水平的话,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是各种黑天鹅消息,作为历史上黑天鹅最多的一个年份,今年从环保到光伏,再到教育、游戏、疫苗、医药,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对市场投资者的打击,远超历年。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二级市场投机不能做,黑天鹅频出,而且这是一只轮动的黑天鹅,一只在玩打地鼠的黑天鹅。”在北京某中型私募负责人看来,“价值投机挡不住碰到个长生生物或者乐普医疗,价格投机挡不住政策或者监管。”

然后,才是什么战法,现在也不能说有效或失效,基本都是阶段性的。

比如去年价值投资,花了1年多,很多人信了,但某些价值投资鼓吹者却慌了,清仓了,还把微博给删了,结果引来市场一片质疑:守不住的“玫瑰”如何绽放?

当然,市场里还是存在造富神话的,比如某某短线资金100万做到300万了,说明一些战法还是有效的。

但这种只是个人行为,这种模式全中国也仅有这一个,别人学不来的。

而且你会发现,这种模式的资金体量极其有限,规模稍微一大,收益自然就下来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全仓梭哈一只股,规模大的时候,第二天开盘快速出掉就是自己砸自己了。

所以,你会看到某券商目前的实盘比赛结果就是:万元组的冠军成绩135%,百万元组的0.3%,千万元组的负8%。

既然战法都是阶段性的,那么在确定性下滑的大环境下,指数就变成了确定性稍强的品类了。

这一点,从这次创业板见底就可看出,机构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指数投资。

更为重要的是,外资还在以购买指数的方式不停的买入A股。

三大因素共振,促成ETF获“天量”申购

其实,ETF获“天量”申购并非一蹴而就。

如果我们将时间轴退回到年初,就会发现,机构其实从大盘开始下跌就一直在买,只不过大盘跌得越多,机构买得越多。

在机构人士看来,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部分指数的投资价值凸显,虽然短期内市场仍可能受到低迷市场情绪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已经具有很好的配置价值。

所以,机构对于大盘点位和估值的认可,成为了其大手笔借道ETF扫货A股的重要原因。

但与2015年“入市”不同的是,众机构这次放弃了主动投资,转而选择了被动投资。

对此,某大型基金公司指数投资部负责人表示,如果国家通过主动投资入市,则意味着更多的市场噪音和系统风险。相比之下,通过被动资产投资,投入市场的资金既可以平滑市场波动,又能免于陷入道德风险。

他进一步谈到:“ETF背后对应的是一篮子股票,与单一股票相比,有效分散了个股的风险,这一点在弱市中很重要;与主动管理的基金不同,像沪深300ETF、上证50ETF这类产品规模大,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实时交易,流动性好,买卖方便,费率也不高。”

既然ETF的好处这么多,为何直到今日才成为“爆款”?

机构人士表示,作为跟踪指数的被动投资方式,很大程度上,国内ETF基金是一种配置型的投资工具,此前的主要持有人为机构投资者。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按照徐猛的说法:“以往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机构资金会入场扫货,但今年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的占比明显提升,目前已超过两成。而且从增量来看,40%是个人投资者贡献的。”

这一点,从一家刚刚发行了ETF基金的公司负责人口中亦得到了证实:“只用了不到半天,基金的规模就超过2个亿,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而且还全部都是个人投资者,户均规模很健康。”

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张先生在近日的一次小范围交流中就表示:“对于手中持有大量现金的高净值人士来说,需要不停的寻找哪里有资产的洼地,前几年有钱人都已经上了房地产这艘大船,每天吃饱睡好等着升值就行了。我来晚了,房地产这船票价太贵我不想上,左顾右盼只有A股称得上洼地,当然要抓住机会加仓。”

“但我绝对不会去买一些虚头巴脑的概念股,我只会买两种东西,一是投资指数,二是投资分红稳定的公司,这两样东西确定性最高,长线看是很好的财富锚。”他进一步谈了自己对于未来投资的看法。

对于机构纷纷布局指数基金,方正富邦深证100ETF基金经理吴昊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大背景是A股正在逐渐朝着成熟市场的方向去发展。

以美国为例,作为最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主要是由机构主导投资,而主动管理产品在牛市中难以打败市场指数,而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以其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

看懂了趋势,再加上各家基金公司对被动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ETF成为“爆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外,徐猛认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资产配置,也促成了ETF成为“爆款”的重要因素:资产配置需要风险收益特征鲜明的底层资产,而ETF恰好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这一需求。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ETF产品无论是行业指向还是风格特征均清晰明确,有别于那些以“大健康”、“新丝路”为噱头,实际却重仓白酒股的公募基金产品,“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不会出现在ETF产品中。

基金超额收益下降,小市值公司恐将被边缘化

在市场人士看来,ETF的强势崛起已不可逆转,下一轮牛市,大概率是指数配置给托起来的。

而中国投资逻辑的重塑,也在悄然影响着市场中参与的各方。

从美国市场发展轨迹来看,纯指数规模和主动权益规模的占比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跟踪指数的基金规模在不断增长,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有效性在增强。

在吴昊看来,未来通过主动权益类基金深挖信息不对称的超额收益将下降,整体会上升。

徐猛也认为,随着投资者结构变化,投资理念进一步国际化,A股市场的有效性提高,主动基金战胜指数的难度加大。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不能纳入沪深300、中证500等主要指数名单中去,也就意味着与日渐强大的ETF无缘,想要获得相应的资金呵护也几无可能。

一方面是市场指数迭创新高,另一方面则是个股表现持续分化,这也是近年来全球股票市场的真实写照。

即便是同属同一市场指数范畴的个股,也会产生分化,更甭提那些没有进入名单的。

可以预见,如果A股港股化,港股美股化的趋势成立,“头部效应”加剧之下的小市值公司,恐将被边缘化将是大概率事件。

(来源:思未来财富的财富号 2018-12-13 17:38)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