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

上周(1月14日-1月18日)央行降准开始落地,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加大投放力度,逆回购投放1.27万亿,逆回购到期1100亿,MLF回笼3900亿,整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7700亿。

受春节来临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行。DR007上行16BP至2.55%,DR001上行46BP至2.16%。

捕获1

债券基金

上周回顾:

利率债:一级市场,上周记账式国债发行500亿元,政金债发行1053亿元,地方债发行0亿元,利率债共发行1553亿元、环比增加72亿元,净供给523亿元、环比减少198亿元,认购倍数分化。

二级市场,上周1年期国债收于2.35%,较前一周下行6BP;10年期国债收于3.09%,较前一周下行1BP。1年期国开债收于2.6%,较前一周下行4BP;10年期国开债收于3.54%,基本持平。

捕获2

信用债: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下行。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下行2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下行3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5BP。

可转债: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37%,日均成交量下降23%,转债平价指数上涨1.18%;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37%。个券75涨2平52跌,正股60涨3平66跌。涨幅前5位分别是鼎信转债(8.35%)、隆基转债(5.35%)、海尔转债(3.83%)、天马转债(3.43%)、济川转债(3.16%)。

后市展望:

上周央行公布2018年12月M2增速略反弹至8.1%,M1增速稳定在1.5%。预计19年的货币增速有望见底企稳,一是由于美国加息预期有所减弱,外汇流出压力下降;二是金融去杠杆的力度有望出现一些变化;三是基建投资有望回收,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有望放量发行,对冲非标融资的萎缩。

财政部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目前高层对经济压力有较多预期,政策储备可能较为充分,有望视经济实现情况适时推出相关措施。

股票基金

上周回顾:

上周(1月14日-1月18日)市场延续反弹,上证50指数上涨2.67%,上证指数上涨1.65%,深证成指上涨1.44%,创业板上涨0.63%,其中食品饮料、采掘、钢铁、家用电器板块涨幅靠前,电子、国防军工、通信板块跌幅较大。

后市展望:

经济下行压力在逐渐出清。一方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在数据上加速体现,12月份的进出口增速转为负值,显现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宏观稳增长政策的成效在渐渐显现,12月份的新增社融以及人民币贷款有所企稳,显示出此前降准和宽信用的货币政策效果。

外资流入支撑市场反弹。此前方星海副主席提出的进一步提供金融工具以及继续大量引进国际中长期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在上周均有实质性的政策落地,后续资本市场改革落地也值得期待。上周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继此前一周净流入约150亿元之后再次净流入170亿元,年初至今日均净流入超25亿元。外资买入的板块主要包括消费、医药、高端制造等,与近期表现较好的板块重合度较高。2月底若MSCI确定将A股纳入比例由5%提升至20%的计划,未来1到1年半内潜在增量资金的规模可能在660亿美元。除MSCI之外,富时罗素以及标普道琼斯纳入A股也将在初期为A股市场带来150-200亿美元左右体量的资金。

目前政策底确定,流动性缓和以及政策出台有助于修复市场情绪,迎来短期反弹行情,但中期整体行情的企稳需要等待国内经济下行盈利底以及宽信用效果的信号出现。

背景

2019年 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即“4+7”城市)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

试点内容: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采用招标谈判的方式,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

目标任务:

1、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2、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

3、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

4、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德邦基金点评

2019年以来,整体权益市场表现优秀,上证指数上涨4.09%,深证综指上涨4.72%。剔除休闲服务行业(2018年跌幅最小,仅10.61%),所有板块实现正收益。其中,生物医药板块受到行业政策改革影响,行业预期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板块今年以来涨幅靠后。

捕获3

整体来看,集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招采阶段,谈价格,确定中标企业;

第二阶段:中标结果的落实和配套结果的落地;

第三阶段:按照中央、国务院要求进行试点的评估、总结。

第一阶段: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31个品种)参与招采竞标,企业根据竞争情况报价,最后“独家 + 最低价”企业中标,获得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该品种60-70%采购量。

捕获4

第二阶段:中标结果落地,保障足量采购。

探索医保支付标准:

鼓励试点城市探索以集中采购价作为医保支付标准,同一通用名下不同药品按同一标准支付,超出部分由患者自付。另外,为防止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各个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未来2-3年内逐步对试点品种落实医保支付标准。例如上海对于医保支付价先不按照中标价,而且调整报销比例,逐步下降高价的报销比例,逐步增加患者自费费用。

预计医保支付标准的推行将有利于改善医院用药结构,逐步挤压不正当高价药空间。

医院激励机制:

方案明确“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支形成结余的,可按照“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统筹用于人员薪酬支出。

充分总结再扩大范围:

带量采购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不鼓励单纯的跟价格,没有量的保证。而且现在还处在试点的第一阶段,到底实施起来会有什么问题还不知道。所以不鼓励各省抢跑,先把试点工作做好,再扩大范围。

关于带量采购未中选品种该如何降价,上周四上海已完成相关细则的制定并下达至企业。(如下图所示)

捕获5

中标及未中标企业全面实施降价,预计未来“带量采购”将继续扩大地区范围,更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也将逐步纳入其中。

对比过去20年中国药价形成机制:

捕获6

医保是我国最大的买方,占据国内医疗药品市场60%以上的份额,拉动着整个行业的增长。但是过去20年时间里,医保没有参与谈判价格,也没有规定报销比例的权力。

2018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宣告成立,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形成谁付钱谁谈判的机制,实施医保价值导向的战略性购买。

1、对于重大疾病的创新药:

国家医保局直接谈判,2016年至今已经第三轮,价格高、上市时间短的创新药将直接谈判进入医保,提高可及性,拉动创新药的放量。

2、对于仿制药:

集采扩大范围,价格联动,压缩不合理的中间费用。预计未来仿制药将和美国接轨,维持10%-15%利润率。

综上所述,中国医药行业改革可能将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1、对于国内企业,大品种必须过一致性。预计可能最终会形成2-3家左右的全国局面,每年温和降价。

2、对于外资企业,原研药的高价好日子可能即将过去。过了专利期的原研产品价格也将面临下降,但是仍会保留部分市场。另外,外企需要加快引入创新药,在独家品种上寻找利润空间。

3、对于辅助用药,过去已经控制,预计未来还会严控。

天天财富号下标

风险提示

(来源:德邦基金的财富号 2019-01-23 16:49)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