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我,“你搞投资,玩股票吗?”

“股票关注比较少,基金投资接触的多一点。”

“基金,就是比股票稳一点吧!”

其实,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一个还没接触过基金的投资者来讲,讲清基金的风险,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从一个角度——基金的“生老病死”过程,来试图阐述购买基金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有多大。

基金的“生老病死”

我们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时间成本,却最容易被人忽视。比如,银行理财定期一年收益率5%左右;而某基金三个月就赚到了5%。你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到达5%的时间更短。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就是要,投资时间尽量短,收益尽量高的产品。

基金的募集,新发基金都有个募集期,最长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募集期买基金,叫做认购。好的基金,从销售渠道、购买金额、比例配售等都有限制,而且经常出现一日就接触募集的;一些小型基金公司,渠道有限,可能募集时间就延长募集时间。当然,熊市里基金都不好卖,所以募集时间都会很长。

基金募集结束后,进入基金的封闭期,一般也不超过三个月。再次期间,不能申购和赎回。

基金的正常买卖阶段后,偏股类基金往往会有几个月的建仓期。这个时间不固定,但募集资金也有几亿或者十几亿甚至更多规模,所以基金经理建仓也要有个过程,也是需要时间的。

基金的清盘,主动的基金清盘,一般是基金公司主动发起大会,主要因为政策原因或者是规模过小,基金公司管理起来比较“鸡肋”;被动的清盘,一般是特定类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清盘或者是触发了基金清盘的条件。当然,基金清盘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对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但是清盘需要召开持有人会议、向证监会备案、公告停止交易等等一系列流程,这里也是需要时间的。

综合基金的成立到清盘的过程,需要真切认识到每个环节的时间问题,也就是时间成本问题。比如多基金募集加上封闭期,最多持续6个月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我能不能先投资其他产品代替。

财务规划的时间成本

稍微懂一点投资知识的都知道“逢低补仓”,但前期条件是对自己的财务理财,有着长远的规划。有的人也是喜欢定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很可能在漫漫熊市里,没有了补仓的资金,而停止了定投和买入。这样,也是得不偿失的。这里也是要考虑到一个时间成本的。

研究投资的成本

其实,没有谁天生就是会投资理财的,都是靠自己后期的不断接触和学习。这里面就有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年轻人,还是建议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善自身专业能力上,至于研究投资,可以当成一种业务爱好。毕竟,在投资领域,学得好,不一定就能赚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几分运气。

所以,回归到最开始的问题。基金投资的风险有哪个呢,我觉得最容易忽视就是时间的成本。首先要了解基金的运作过程,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其次,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财务规划和投入的时间成本。

(来源:炒基蛋的财富号 2019-03-19 22:06)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